宣布完清仓减持的决定后,中原证券第三股东渤海公司总算是如释重负。2月14日,A股回暖、中原证券股价企稳之际,公司随即便发布了股东清仓的计划。而当日中原证券仅下跌2.6%,若弱市时期宣布这一决定,则可能导致股价断崖式下跌。http://www.yixiin.com/news/
对于以投资者身份进入的渤海公司而言,抽离已是刻不容缓。继1月末,中原证券宣布2018年全年业绩预计下滑八成后,2019年该公司仍旧开局不利,1月业绩同比下滑46%。除此之外,中原证券还在遭遇着一场信任危机,2018年该公司三次收到证监会的监管函,评级一次性被下调六级,从A直接下调到C。
遭清仓式减持
春节前后,受益于A股全面回暖的影响,中原证券在二级市场上迎来春天,5个交易日涨逾10%,一改去年濒临破发的局面。好景并未持续太久,一则公告令上涨的股指转而向下。
2月14日,中原证券发布公告称,第三大股东渤海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即“渤海公司”)计划未来半年内减持6.08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5.71%。以当日收盘价计算,渤海公司将套现28.39亿元。经统计,渤海公司持有中原证券8年浮盈共计16.23亿元。
对于渤海公司此时退出的原因,中原证券表示,渤海公司持有中原证券股权时间已很长,清仓不代表对公司未来不看好,渤海公司作为财务投资者进入,在依法合规的情况下退出,是正常的投资行为。
但有市场分析人士指出,中原证券股东此时退出的原因之一是公司AH股溢价率过高,严重透支股价,影响股票的长期投资价值。梳理发现,从上市之初到如今,中原证券的AH溢价率一直名列前茅,11家“A+H”上市券商中,AH股溢价率在100%以上的约4家,而中原证券溢价率为145%左右。
如果是溢价率过高只是导致股价难以持续上涨,那么公司基本面不足的问题将成为重挫股价的首要因素。财报显示,自中原证券2017年1月上市以来,连续三年交出惨淡成绩。2016年、2017年净利润下跌48.87%和38.55%之后,2018年公司业绩下滑程度又进一步扩大。
据1月31日公司发布的业绩预告,预计2018年实现净利6298.26万元-8198.26万元,同比下降幅度超过80%。对此公司的解释为“受证券市场波动影响,自营和经纪业务等收入受下滑,同时对买入返售金融资产等计提信用减值准备增加。”
有业内人士认为,中原证券营收主要来自证券和期货经纪业务,但该项业务主要局限在河南省,对单一省份业务过度依赖,不利于企业继续做大做强,一旦地方省份经济下滑,将直接对公司经营业绩造成较大影响。
流年不利
除业绩下滑以外,中原证券还面临一系列财务问题。以经营现金净流为例,2010年以来,仅有两年数值为正值,2016年至2018年三季度合计达到-79.41亿元。公司的融资频率也暴露了其流动性危机,经不完全统计,2017年至2018年9月末,中原证券通过债市和股市累计募资补血约150亿元。
除加速融资外,公司还加入了“卖房大军”以盘活资产。中原证券曾于2018年10月30日发布公告,拟对位于郑州、北京和河源的11处房产进行变现处置,评估值为6835.16万元。
不过,如同对于股东清仓的解释一般,中原证券始终不承认公司正在恶化。对于卖出11处房产一事,公司曾表示“出售闲置房产是一个正常的资产处置行为,也是该公司今年以来整体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利于优化该公司资产结构,在当前证券行业‘现金为王’的形势下也有利于业务发展。”
卖房是否有利于公司业务发展还是未知数,但中原证券遭遇的信誉危机早已是既定事实。梳理发现,由于内控不严格,管理不规范等原因,在2017年5月1日至2018年4月30日券商评级考察期内,中原证券一共收到了三次证监会的监管函。据中国证监会公布的2018年98家证券公司分类结果,中原证券评级从A跌落至C,连降6级,遭遇评级“滑铁卢”。
令人不解的是,在业绩接连下滑、评级断崖下调种种危机前,中原证券依然坚称发展态势良好,其根据究竟是什么?一系列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又在哪里?面对上述情况,公司又打算如何自救?2月18日,《投资者网》致电并向中原证券董秘朱启本、证券事务代表许昌玉发去调研函,工作人员称将向领导汇报,但截至发稿,对方仍未给出任何回复。
值得一提的是,1月30日,中原证券曾发布董事会决议公告,撤销经纪业务转型与发展管理委员会,设立财富管理委员会,并进行相应组织架构调整。中原证券总裁常军胜称,由于互联网对各行各业的冲击,仅用传统的思维和手段去开展业务对于证券行业来说只能延缓收入下降速度,并不能改变下降趋势,结合国内外行业发展的趋势,布局财富管理业务是时代的选择。
那么财富管理这一战略能否救中原证券于泥淖之中?2019年公司业绩是否将持续低迷?《投资者网》将持续关注。(思维财经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