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姜 楠
日前,深交所综合研究所发布2018年度股票质押回购风险分析报告。报告认为,深沪交易所的股票质押回购自2013年启动以来,在服务实体经济,缓解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报告显示,深沪交易所的股票质押回购在2013至2015年规模增长平稳http://www.yixiin.com/news/,2016年起增速加快,2018年初达到峰值,其后加速下降,至今余额距最高点降幅超过26.9%。伴随着规模的起落,风险逐步累积并表现出如下特点:一是股票质押回购覆盖面宽,但违约风险集中在制造业、中小市值的少数公司,对上市公司整体影响有限。二是股价波动导致低于履约保障比例的质押市值高,但实际申报违约的质押市值低。三是二级市场卖出处置的金额少,违约处置对市场的直接影响有限。
报告分析认为,股票质押风险主要由市场价格波动、股东持股高比例质押、出资方风控调整不及时等因素助推而成。
基于以上分析,报告提出,要全面客观认识股票质押风险。
一是民营上市公司股东是股票质押回购融资的主体,其质押市值占质押总市值的比例达到82.4%,超过8成的融入资金用于生产经营、补充流动资金等实体经济用途。股票质押回购融资平均利率为6.5%,在民营企业可选择的融资途径中成本相对不高。股票质押回购对于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对于缓解民营上市公司股东融资困难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是股票质押风险是股东信用风险而非上市公司经营风险。控股股东持股质押比例超过80%的上市公司中,2018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为正的占比81.2%,净利润同比增长的占比52.6%,绝大部分股东质押风险并未传导至上市公司经营。虽然目前低于约定履约保障比例的合约所覆盖的质押市值较大,但股东违约后,出资方主要通过加强与股东协商,采取补充担保、合同展期等多种渠道解决违约问题,实际需违约处置的金额较小,而受司法冻结、股份限售、减持限制等因素,通过二级市场卖出实现质权的金额更小,对市场影响有限。
三是虽然目前股票质押风险的总体影响可控,但必须高度重视、通力纾解。质押风险扩散可能会进一步传递蔓延冲击实体经济,影响投资者信心,并对一些资本实力不足的出资方的风险承受力提出挑战,因而需强化防范化解股票质押风险意识,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凝聚各方力量,共同纾解风险。证券公司作为重要的出资方和业务管理人,应当加大与股东的协调力度,对经营正常但有临时性资金困难的股东,可以通过展期等方式予以支持,尤其是关注民营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质押风险纾解,避免发生控制权转移。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应当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充分评估自身资金实力和流动性管理能力,立足实体经济和自身主业,合理审慎开展股票质押融资。
此外,一行两会、地方政府及证券公司、保险机构等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化解上市公司特别是民营上市公司的股票质押风险,各种纾困手段的逐步落地,对有效化解股票质押风险具有重要作用。
报告指出,下一步,深沪交易所将更加主动的采取系列措施,通过加强股票质押风险监测,提升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完整性,并适时调整股票质押风险处置机制安排,为纾解风险提供支持,与各方一道,协力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http://www.yixiin.com/pho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