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成绩来之不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力度加大,各产业在高质量发展理念指引下,不断迎难而上,扎实推进。从刚刚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可以看到,在新的一年,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仍将是各产业企业的发展方向。请随着记者走进不同的产业,看一看他们在2019年打算怎么干—— http://www.yixiin.com/photo/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红利的释放,2018年钢铁行业稳中向好,质量和效益继续提升,行业利润率已恢复至整体工业水平,脱困发展成绩喜人。
2019年,面对压力和挑战,钢铁业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着力提质增效升级,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
钢价合理效益改善
2018年是钢铁业扬眉吐气的一年,整体运行之平稳为多年来少有,效益大幅增长更是令人刮目相看。
2018年,依靠国内经济稳中向好和全球经济增长的拉动,主要下游行业钢材消费量保持良好增长态势,促进了我国钢材整体消费量较快增长。
受市场行情驱动,钢铁企业开足马力生产,我国钢材产量再创历史新高。2018年1月份至11月份,我国累计粗钢产量为8.57亿吨,同比增长6.7%,月度粗钢产量较2017年均有显著提高,平均日产粗钢量达256.7万吨。2018年全年,我国粗钢产量预计将达9.23亿吨。
由于供需衔接较好,钢价基本稳定在合理区间,钢铁业效益进一步改善。同时,钢铁行业资产负债率下降,偿债能力明显提升。
近年来,钢铁业脱困发展的轨迹,恰恰与国家发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高度吻合。
有关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1.5亿吨钢铁去产能上限目标有望在2018年完成,比原计划提前两年;我国查处了700多家涉及地条钢的企业,约1.4亿吨产能被出清。2018年1月份至9月份,钢铁行业产能利用率为78.1%,高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
化解产能压力犹存
中钢协党委书记、秘书长刘振江指出,中国钢铁工业化解过剩产能的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数量之多在世界上绝无仅有,坚决清除“地条钢”基本解决了产能严重过剩的问题,优化了产能结构和市场环境,达到了优胜劣汰的目的,这是钢铁行业最重要的战略性调整。
展望2019年,钢铁业面临的形势更为复杂,情况不及2018年乐观。
“2019年预计我国钢材需求总量小幅下降。”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表示,2019年我国经济发展将保持相对平稳增长态势。根据预测,2019年我国钢材需求量为8亿吨,同比下降2.4%;粗钢产量为9亿吨,同比下降2.5%。
钢铁业运行稳中有变,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比如,随着钢铁企业效益好转,新增产能、“地条钢”死灰复燃。从有关抽查情况和近期收到举报情况看,杜绝钢铁产能违法违规行为、巩固化解过剩产能成果依然面临很大压力。
“在钢铁业内部,虽然钢铁去产能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一些深层次的行业矛盾、问题和乱象仍未解决。”中物联钢铁物流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建中表示,2018年11月份钢铁行业PMI为45.2%,环比下降6.9个百分点,充分说明当前行业形势复杂多变,钢铁产量和钢材价格持续增长缺乏有效支撑。
高端取胜绿色发展
解决问题的出路在于坚定不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钢铁业要巩固来之不易的去产能成果,把握时机加速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在满足国民经济和下游行业转型升级需求中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
李新创表示,为做好下一步工作,日前在北京召开的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防范“地条钢”死灰复燃专项抽查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各地区务必切实将巩固化解过剩产能成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防止钢铁产能边减边增。
面对减量发展的大趋势,钢铁业不仅要摆脱粗放增长的惯性,坚持去产能、控产量,更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实现创新驱动以质取胜。王建中认为,在钢铁行业从规模供应为主转变为需求导向为主之际,钢铁业首先要转变发展思路,积极开发符合市场需求及发展趋势的高端、高附加值钢材新产品新服务,加快促进钢铁业走向高质量发展态势。
为赢得新商机,一批钢铁企业持续提品质、扩品种、创品牌,着力上高端、做精品。宝武集团研发应用了世界口径最大、管壁最厚、钢级最高的高强管线钢,B20R065牌号取向硅钢产品平均损耗、磁感等主要性能处于全球领先水平,宝钢特钢生产的最大直径达600mm大飞机起落架用300M超高强度钢,突破了大飞机关键零部件上的技术封锁;河钢集团开发的热水器用抗菌彩板、创新V纹贴膜彩板等引领着家电用高端彩涂板市场。
此外,为实现新发展,钢铁行业还必须啃下全面实施超低排放这块“硬骨头”。中钢协强调,http://www.yixiin.com/news/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要求钢铁生产更加绿色低碳环保,达不到最低排放限制要求的钢铁企业环保短板必须补齐。
事实上,随着钢铁企业效益明显提升,已有足够资金实施环保设备及工艺改造、升级。“现阶段是钢铁业实施超低排放改造、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最佳时机。”李新创表示,在新的形势下,只有环保精益求精,才能为企业生存和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