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李树超
今年权益市场低迷,股票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却受到资金追捧,规模攀升。华夏基金数量投资部总监、基金经理徐猛表示,在市场低估、政策转暖的背景下,简单透明、成本低廉、跟踪高效的股票ETF工具性价值凸显。但对标美国等成熟市场,国内ETF仍处在发展的初始阶段,仍有非常大的成长空间。http://www.yixiin.com/spread/
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23日,权益ETF合计规模为2914.24亿元,较去年底增长39.04%。徐猛表示,今年股票ETF规模大增,增持的主要是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养老资金、FOF等配置型机构投资者;另外,私募和个人投资者也在做短期交易,还包括一些套利资金的参与。以华夏上证50ETF为例,截至11月23日,份额为192.68亿份,较去年底增长44.65%。该ETF的机构投资者占比为79%,占今年申购资金增加量的65%,不论是最新持有量还是增持量,机构投资者的贡献都是最大的。
“这波ETF规模增加,机构和个人投资者都比较踊跃。从增速来看,个人比机构投资者的增速要快,华夏上证50ETF的79%机构持仓,比去年底下降了5个百分点,散户持有占比的快速提升是此前市场忽视的一大特点。”
在徐猛看来,权益ETF受到各类资金的追捧,既有估值较低和市场情绪的原因,也有政策转暖的因素。一方面,权益市场下跌较多,很多主流指数估值进入战略配置空间,投资的安全系数比较大。随着权益市场进入估值底部区域,市场成交量、成交额都有所放大,外围股市对A股影响偏弱,市场情绪在好转。另一方面,政策转暖也是ETF规模大幅增长的重要原因。
徐猛表示,A股市场机构投资者、外资占比在提升,科创板带来市场供需结构的变化,A股市场的投资理念会逐步向价值投资、资产配置、长期投资转变,壳资源的价值会越来越差,投资尾部股票的风险加大。未来市场将更加看重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这样的市场理念也会产生慢牛行情,主动投资的阿尔法收益越来越难,以股票ETF为主要配置工具的被动型投资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徐猛介绍,目前国内ETF大发展的优势条件越来越明显:一是A股市场的有效性在提高,市场越来越成熟;过去几年,主动基金超额收益率下滑;二是保险、社保等机构投资者成为股票ETF的主要配置型力量;三是市场上投资理念在发生转变,从以前炒个股、炒行业变成大类资产配置理念,ETF成本低、简单透明、交易便捷的特点成为大类配置资产很好的投资标的。
“ETF规模增长是趋势,现在还仅是一个开始。从美国等成熟市场发展经验看,过去十年美国ETF规模年化复合增长率超过20%,最大的ETF产品规模达到2500亿元左右,而我国最大的权益ETF华夏上证50ETF只有470亿元规模。从这个角度看,目前国内ETF仍处于初始阶段,还远远没有达到市场饱和的程度。随着未来A股有效性、机构投资者占比的进一步提升,国内ETF有望迎来起飞。”徐猛说。http://www.yixiin.com/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