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司市值从今年6月中旬起一路缩水的情况下,莱茵体育的控股股东似乎摆出了要“稳定军心”的姿态。
近日,莱茵体育公告称,控股股东股份减持计划期限届满,但在减持期内,其控股股东莱茵达控股集团有限集团(下称“控股集团”)未减持公司股份。
控股集团的“按兵不动”或给投资者打了一剂强心针,但从莱茵体育的业绩来看,这份信心能维持多久还待观察。http://www.yixiin.com/news/
地产商的转身
时间回到2014年,莱茵体育彼时还是莱茵置业,2014年,公司的房地产销售营收为29.98亿元,占其总营收的80.71%。
尽管当年的年报中,莱茵体育已表示要未雨绸缪,并把文化、体育产业和能源产业定义为其围绕上市公司主体发展的“两翼”,但从营收占比来看,莱茵体育似乎还需时间过渡并培育新业务的利润点。
2015年8月,莱茵置业更名为莱茵体育,一同改变的还有公司的经营范围。不再以房地产开发及经营为主,莱茵体育主攻体育互动的组织、策划,体育场馆的设计、经营等业务。
更名换姓或显得有些仓促,但决心是坚定的。在2015年的年报中,莱茵体育强调了公司今后布局“体育金融、体育赛事、体育地产、体育网络、体育传媒、体育教育”六大平台业务的战略。值得注意的是,地产业务犹在,只不过从住宅地产转型至产业地产和商业物业。
2015年,莱茵体育开始一边剥离住宅业务资产;一边对外收购体育产业资产。然而,在施行和落地“一体两翼”转型战略的3年半后,据2018年半年报披露,莱茵体育来自房地产销售的营收为3.59亿元,占当期公司总营收约82.5%,其也是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37.78%的主要原因。
在莱茵体育按其计划逐渐调整地产业务结构、逐步减少地产公司的同时,营收规模也大幅下滑。但硬币的另一面,大力发展的体育产业并未盈利。
2018年上半年,毛利率为-38.82%的体育运营板块折射出莱茵体育在该业务板块上的“入不敷出”。对此,莱茵体育解释称,体育运营核心IP因新成立,尚未产生营业收入,但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此外,重庆盘龙体育生活广场新开业,尚处于运营初期,需要较长时间培育,成本较高,营业收入较少。
事实上,截至2018年上半年,以体育场馆管理、运营、建设和活动策划为业务的多家参股子公司为亏损状态。已经逐步被边缘化的房地产公司则变成了莱茵体育盈利的重要支柱。
重金押宝体育
2014年底,莱茵体育扣非后的净利润为1569.77万元,三年后(2017年期末)该数据为-5637.18万元。2018年上半年最新数据显示,隐藏在其归母净利润增长之下是公司扣非后净利润亏损504.25万元,同比减少143.71%。
同样波动较大的是莱茵体育的现金。由于体育产业前期投入资金量的需求较大,除了房地产业务带来的自我造血能力,其他融资渠道,比如出售资产也成了莱茵体育回笼资金的“源泉”。
8月18日,莱茵体育公告称,同意全资子公司扬州莱茵西湖置业有限公司出售其扬州地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及其上房屋建筑物,交易价款为4100万元。
但值得注意的是,莱茵体育称,该次出售也可能造成公司2018年度非经常性亏损约400万元。这似乎是一场为了暂时救急的“亏本买卖”。
但是,莱茵体育并未放缓其转型步伐。
即便自持现金或并不富足,9月7日,莱茵体育公告称,同意公司与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在两江新区龙兴片区建设投资不低于48亿元,总占地约597亩的“两江莱茵达赛事中心”。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的投资额度由最初协议的80亿元减少近一半,项目选址也有所更改。
目前,公司已在杭州、南京、嘉兴、成都、重庆等地签约或落地多个体育特色小镇及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
资金捉襟见肘是中短期内莱茵体育需解决的窘境,那么,从长远期来看,跨界体育到底是否是一次具有前瞻性的转型?
事实上,随着传统住宅开发天花板显现,房企布局体育界似乎是近年来房企多元化发展的新热点。万科竞得大连体育新城板块居住地、雅居乐威体育小镇引入刘国梁、王楠等体育明星“坐镇”、富力投标启德体育公园、华润置地拟投资250亿元打造体育生态岛等种种动作均显现出房企落子体育产业的野心。
虽是热门板块,但体育产业的盈利模式、产业资源、生态布局和链条均与地产运营有所区别。http://www.yixiin.com/spread/
“成功与否还是要看房企的资源积累和整合能力。比如体育场运营需要周边配套以拉动人气和消费。”中原地产分析师卢文曦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