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笔者在《证券市场周刊》发表了一篇文章《坏账准备,财务人员的良心账》,介绍坏账准备这个财务概念的时候,用华信国际(002018.SZ)做了反面教材。当时我采用了大数据的思路进行数据对比,3000多家上市公司中,坏账准备指标最可疑的就是华信国际,公司当时三项债权占总资产的比例高达83.95%,但平均坏账率只有0.31%。
继续深挖下去,发现公司通过保理业务,收购了数十亿别人的应收账款,然后以应收账款账龄不足六个月为由,http://cn.yixiin.com/news/list-444.html不计提坏账准备。我觉得这种操作是不合理的,存在着巨大的风险。果不其然,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报告显示,公司存在大量逾期的应收款项,公司可供经营活动支出的货币资金严重短缺;公司保理业务应收账款逾期余额为14.68亿元,转口业务应收账款逾期余额为10.19亿元,保理业务应收利息逾期余额约为0.18亿元;华信国际合并流动负债余额33.32亿元,由于华信国际资金紧张,无力兑付到期债务。
公司证券简称此后披星,成为“*ST华信”。
保理业务惹的祸
在2018年半年报中,保理业务继续成为拖累。
半年报显示这半年经营惨淡: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8.27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90.75%,实现营业利润-6.35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288.53%,实现利润总额-6.37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288.9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8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383.98%。
在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6.8亿元的背后,仅资产减值损失就达到6.13亿元。这些减值,基本都来自保理业务逾期导致计提的坏账准备。
作为一种新兴的融资手段,保理业务本是国际上比较受欢迎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方式之一。但是笔者发现,自2016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直接或间接从事保理业务的越来越多,并且真正的目的并非是提高资金周转效率,而是“甩包袱”。
由于A股对上市公司的净利润有着较高的要求,不得连续三年亏损,因此许多挣扎在亏损边缘的上市公司对盈余管理非常重视。尤其是应收款比较多的企业,面临着坏账准备严重影响利润的境地。聪明的财务工作者把视线转移到了保理业务上,把大量的应收款转手卖掉,这样就无需计提坏账准备了,从而确保上市公司的利润表好看。
*ST华信则是反其道而行,上市公司依托全资子公司华信保理直接从事保理业务,大量收购来历不明的应收款,很可能是关联企业不良债权的转移。因为董事会在2017年年报上声称:外部审计机构针对公司的关联方及关联交易没有形成明确的审计结论。事实证明,这些应收款的质地极差,从2017年起,开始出现大量的逾期。
据大生农业集团旗下的大生农业金融发行文件中称,2016年公司保理业务中约有40%的质押应收账款对手方是上海华信,以上海华信作为开展保理业务的核心公司。
大生农业集团官网在2018年3月发布过一则公告,称法人代表兰华升已于2016年7月正式辞去中国华信能源有限公司独立董事职务。据“企查查”,兰华升曾任福建华信商业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后者则是上海华信国际集团的全资子公司。
也就是说,尽管*ST华信国际的半年报上只字未提大生农业,但两者其实是实质上的关联方。这些保理业务均为关联方交易。
要想搞清楚*ST华信收购这些不良债权的原因,还需要对其他几家兄弟公司有所了解。
华信证券半年巨亏
最近证监会公布了2018年98家证券公司分类结果,除去新增3家券商,95家可比券商中有24家券商评级上调,24家惨遭降级,47家维持原有评级不变。其中,华信证券连降5级,成为券商评级距今9年以来唯一一家D类券商。
华信证券的母公司是上海华信国际集团,而华信国际正是上海华信国际集团旗下唯一的上市公司,华信证券的业绩,对上市公司的影响也是息息相关的。
据公开数据,华信证券2018年上半年亏损80亿元,日均亏钱超过4000万元。总资产从年初的205.7亿元骤减到40.62亿元,它是如何做到的?
据华信证券主动披露的2017年年报显示,公司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97.41亿元,长期股权投资30亿元。由于营收忽略不计,因此很可能是2018年上半年公司的投资收益为巨额负数,负数的原因就是这上百亿的长短期投资。
审计华信证券的会计师事务所是上会会计师事务所,与上市公司华信国际的事务所是同一家,这家事务所对华信证券也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而形成无法表示意见的基础与华信国际的审计报告如出一辙:一是存放在财务公司的资金可能无法收回;二是关联方及其关联交易的完整性。
华信证券公布的年报比较简单,没有列出具体的关联交易,不过从资产负债表项目来看,应收款项余额合计只有5418万元,远不如合计上百亿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根据审计的重要性原则,我们不妨猜测,后者作为无法识别的关联方的可能性较大。因为这些股权实质上是关联方投资,又在2018年半年报中发生了巨额的减值,所以购买这些股权的时候,很可能是关联方不良股权的转移。
有证据吗?我们从公司的产品中能找到蛛丝马迹。
2018年4月,华信证券发布了一则公告,《关于华信证券稳进增强1号X4份额的公告》,表示这项2.4亿元本金的资管计划已经违约。借款方正是刚才提到的实质性的关联公司:大生农业集团,到期无法偿还本息。而违约的资管计划,体现在华信证券的报表上,就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这些违约款最终成为2018年华信证券的半年报亏损的一部分。
华信财务公司的疑问
为了统筹使用资金,许多集团型的企业成立了财务公司。如贵州茅台财务公司,非常高效地使用资金,半年利息收入就高达18.2亿元,仅此一项收益就远超大部分上市公司的净利润。
在华信证券的审计报告里,事务所认为,截至2017年12月31日,华信证券存放在上海华信国际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的存款余额为人民币16亿元。华信证券子公司华信资本之联营企业上海新丝路华信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截至2017年12月31日,存放于华信财务公司的存款余额为28.9亿元,根据2018年3月30日新丝路基金合伙人会议决议,其中18.9亿元的存放华信财务公司存款归属于华信资本。
截至审计报告日,华信财务公司面临重大流动性风险,导致其成员单位在华信财务公司的存款兑付困难,无法保证上述存款的支取。
存在自己财务公司的钱出现兑付困难的情况,还是头一次听说。华信国际集团究竟是玩的哪一出?
任性的半年报
在*ST华信的半年报中,也有许多让人哭笑不得的内容。
半年报称,行业方面,由于近年来新能源行业的不断发展,对石油等传统能源行业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新能源汽车的不断发展,对汽油等消费需求有一定的减少。
而事实情况是,虽然新能源车在发展,但汽油的产销量依旧在增长。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显示,1至7月份,中国成品油产量21376万吨,同比增长8.8%;成品油表观消费量18549万吨,同比增长5.8%,其中汽油、柴油分别增长6%、4.7%。
分析客户原因的时候,半年报的措辞就显得十分任性:部分客户暂停了业务合作,恢复老客户客观上需要一段过程,而开发新客户势必需要更长的时间,亦存在一定的风险。市场波动的风险随时存在,如不做单边贸易,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风险,但风险和收益是相互的,低风险也意味着不会有大的收益。
短短一年的时间,公司的主营业务开始呈现断崖式下滑,这一切的根源并非是2017年后才出了问题,而是公司之前的业绩本来就是存疑的。
以近年来的半年报为例,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常年为负数。以2013年-2017年五年来的年报数据为依据计算,公司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累计为-25亿元。
公司销售出去的商品并没有都收到现金,如果是大客户偶尔为之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常年如此,那就几乎可以肯定在财报上做了处理。
比如把商品赊销给实质上的关联方(甚至做一笔虚假交易),实现了收入和利润,但因为没收到现金,增加了应收账款,由于公司同时从事保理业务,等到保理业务逾期的时候,一并核销掉。
对此,事务所的审计报告里也有比较明确的倾向性意见:无法确定关联方及其关联交易的完整性。
综上所述,上海华信国际集团通过旗下华信国际、华信证券和华信财务公司,分别收购不良债权、收购不良股权以及占用整个集团的资金,实现了劣质资产转移和资金集中使用的效果,最终肥皂泡无法长期持续下去,从而戴上了ST的帽子。这是一堂生动的上市公司作弊展示课,还有多少上市公司利用这些手段来欺骗投资者呢? http://cn.yixiin.com/news/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作者声明:本人不持有文中所提及的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