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稀土被称为“万能之土”和工业的“维生素”,是http://www.yixiin.com/news/list-1833.html新材料制造的重要依托和关系尖端国防技术开发的关键性资源。然而,稀土资源世界第一的包头,过去却只能通过“挖土卖土”赚点小钱。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2015年5月12日,中国科学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以下简称稀土中心)正式挂牌成立,专注稀土科技成果转化,为包头稀土产业开辟出一条转型升级的“金光大道”。
时隔三年,近日,《中国科学报》记者走进稀土中心,采访了中心主任池建义,他对记者说:“截至2017年,稀土中心共孵化高科技企业13家,联合企业共建研发中心6家,组建企业青年科技创新‘1+1’项目11项,组建研发团队3个,建立自治区级院士工作站1个,产学研联合驱动催生稀土产业发展新动能。”
院地合作 建立新型研发机构
在高楼林立的包头国家稀土高新区内,一排低矮的平房在其中显得有些“格格不入”,这里正是稀土中心的成果转化中试示范线。当记者走进房间里面,研发成果和自动化生产设备已经布满了整个厂房。
作为中国科学院北京分院、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包头市人民政府(包头稀土高新区)及包钢(集团)公司联合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稀土中心在筹建过程中确立了“三不”原则。“为了快速推进工作,让责任人轻装上阵,我们在建设过程中形成了不要行政级别、不要事业编制、不建研发大楼的建设模式。”池建义解释。
“科技创新的初始阶段总是不容易,但我们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池建义感慨。
凭着这股务实的工作精神、敢想敢做的拼劲和闯劲,三年的时间里,池建义带领着科研人员让稀土研究走出了实验室,走向了市场。
池建义说:“在三年的发展中,中科院北京分院、科发局、科学传播局等部门与长春应化所、宁波材料所、电工所、金属所等23个研究所科学家的大力支持为稀土中心建设提供了可靠保障,地方政府的悉心指导与帮助为稀土中心发展奠定了牢固基础,地方企业积极投入与高效配合为稀土中心运行提供了坚实后盾。”
仅仅三年,稀土中心就交出了一张亮眼的成绩单。稀土中心与长春应化所合作的“世界首条稀土硫化物着色剂连续化隧道窑中试生产线建成投产”入选中科院2017年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6项亮点工作,内蒙古自治区组织部、科技厅、科协联合授予稀土中心“稀土硫化物及稀土光源院士工作站”。
创新举措 加速科研成果转化落地
包头已探明的稀土储量占全世界的近40%,但由于产品科技含量不高,“黄金只能卖出土豆价”成为了长期以来的尴尬现状。
在稀土中心的推动下,发展高科技企业已成为包头产业发展的“牛鼻子”,更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例如原来一吨氧化铈售价只有两三万元,稀土中心通过把氧化铈加工成纳米级的高端抛光液、抛光粉,售价大幅提升至300万元一吨。稀土中心、中科院金属所与包钢共同开展的稀土钢项目,使钢的性能提高30%以上。
在池建义看来,科研人员的研究会与社会生产有一些脱节。“稀土中心就要紧紧地把科学家和企业家连在一起。”他说。
稀土中心在高科技跟踪计划的牵引下,追踪了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稀土共晶荧光体制备关键技术、中科院理化所纳米纤维素材料制备技术及稀土化学位移试剂制备技术,推进中科院成果走出实验室并加速转化,支撑高科技企业培育与发展。http://www.yixiin.com/news/
在稀土中心与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张洪杰院士团队合作建立的稀土硫化物与稀土光源院士工作站,记者看到了稀土釉陶瓷、稀土印泥、稀土口红等产品。经过一年多的中试工艺研发和技术攻关,科学家打通了稀土硫化物连续化规模化生产工艺技术瓶颈,申报了24项发明专利。
同时,稀土中心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和中科院科技人才优势,成功引进孵化拓又达、中科世纪、中科智能、希迪瑞、中科泰磁、中科万成等高科技企业13家,累计注册资金达2.66亿元。
根据包头市稀土产业科技创新现状和面临的形势,稀土中心通过与企业联合共建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池建义说:“为了让科研人员在科研机构、企业之间流动起来,让人才在创新成果运用中有份额、有股权,成为‘科技富翁’,我们以具有重大产业前景的科技项目为核心,通过聘请核心科学家、骨干科技人员和固定技术人员的方式组成研发团队。”
为了拓展国际合作空间,稀土中心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以中科院金属研究所与斯洛文尼亚金属研究所、法国电力集团、乌克兰物理冶金所、俄罗斯等离子装备制造公司等科研单位及公司的密切友好合作为基础,在包头建设了领先的金属材料与装备制造中欧联合实验室。
产业升级 打造稀土高科技产业园
在三年建设的基础上,稀土中心有了新的规划和目标。2018年稀土中心将以中科产业园一号基地、二号基地为基础,立足科技研发、项目中试及产业化,打造包头中科稀土高科技产业园,满足稀土产业转型升级的实际需求,助推产业科技进步、孵化高科技企业。
与此同时,稀土中心会继续遴选高科技跟踪计划项目。对适宜包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求且具有重大产业发展前景的科技成果进行“专项跟踪”,打通“把文章变成产品”的关键环节。
今年,稀土中心将重点追踪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研究员刘平纳米复合稀土永磁材料制备工艺以及国家纳米中心研究员孙连峰碳纳米管磁记忆存储材料项目,积极推进稀土共晶荧光体、纳米纤维素、稀土化学位移试剂项目进行下一步中试示范线建设,重点推动钕铁硼重稀土晶界扩散、钕铁硼绿色表面高强耐蚀防护涂层、铁基稀土金属复合吸附剂等中试示范线实现产业化建设。
“未来稀土中心将致力于建立完善、高效的科技成果转化通道,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中科院科技人才资源优势,强化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成熟技术精准落地、推动企业技术转型、发展提速;加强创新团队建设、提升自身创新能力、夯实创新之基,全面开展精准创新活动、筑牢科技创新之源,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构建完整创新服务体系。”池建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