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编者按:4月24日,无锡药明康德新药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药明康德)开启申购。据招股书披露,此次IPO发行数量不超过1.04亿股,预计本次募集资金使用额为21.3亿元,每股发行价为21.6元。值得注意的是,募资金额较此前预披露的57.4亿元减少了63%。作为医药“独角兽”的药明康德,被认为是中概股以IPO形式回A的第一单。http://www.yixiin.com/sell/
药明康德此次发行新股的募集资金将用于苏州药物安全评价中心扩建项目、天津化学研发实验室扩建升级项目、抗体耦联药物(ADCs)中间体和数字影像成像药物/试剂载体的研发及应用项目、苏州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中心、SMO 临床研究平台扩建及大数据分析平台建设项目、药物研发临床监察全国性站点建设项目、药明康德总部基地及分析诊断服务研发中心(91#、93#)、美国细胞及基因治疗商业化cGMP工厂建设项目、美国圣地亚哥生产基地生物分析研发实验平台建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药明康德IPO的保荐机构为华泰联合证券,承销则是由华泰联合证券和国泰君安作为联席主承销商。
2014年至2017年,药明康德营业收入分别为41.4亿元、48.8亿元、61.2亿元和77.65亿元,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8.08亿元、6.84亿元、11.21亿元和12.27亿元。
2014年至2017年,药明康德负债总额分别为26.6亿元、32.56亿元、45.28亿元、58.42亿元,合并资产负债率分别为35.17%、33.62%、42.76%、46.44%,资产负债率高于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
药明康德本次拟将63,908.56万元募集资金用于补充公司日常生产经营所需的流动资金。
2015年至2017年,药明康德及境内合并报表范围内的控股子企业在报告期内受到了13项行政处罚。13项行政处罚中,有六项属于违法排污,有3项违规行为遭到“停止生产”的行政处罚。
药明康德子公司六次违法排污、三次遭到停止生产的处罚,责任仅仅在“个别人员”。药明康德表示,公司一直以来重视合法合规经营,但由于个别人员合规观念淡薄等原因导致公司及境内合并报表范围内的控股子企业在报告期内受到了13项行政处罚。
据北京商报报道,虽然多次受到环保处罚,但药明康德却在压缩环保费用。招股书显示,药明康德2015年的环保总投入为2619.17万元,较上年的2851.11万元减少231.94万元。其中,排污费从2014年的2701.14万元减少至2015年的2454.83万元,同年该公司的污水排放量从2014年的65.89万吨增加到2015年的68.39万吨。
但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药明康德环保总投入为5,146.88万元,排污费4,862.32万元,污水排放量为100.10万吨。
据环球网报道,药明康德的子公司财务数据存在疑点。招股说明书披露,药明康德子公司合全药业2016年末净资产为21.73亿元、2016年净利润4.04亿元。但是根据合全药业在新三板发布的2016年年报显示,2016年末净资产为24.32亿元、2016年净利润4.36亿元,这与本次药明康德在招股说明书中披露的数据均存在明显差异。药明康德在2016年的产品产量和能源消耗同比数据,不足以支撑依据该公司披露产能利用率测算出的生产规模同比增速,这令人怀疑药明康德所披露的2016年度产能利用率是否真实。
药明康德主要通过其控股子公司合全药业为各类制药企业提供CMO/CDMO生产业务。据最新招股书显示,2014年至2017年,合全药业CMO/CDMO业务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8.58%、72.77%、76.59%、73.00%,产销率分别为86.89%、98.06%、94.43%、82.63%,产能利用率和产销率均呈下降趋势。
据IPO日报报道,药明康德2017年9月30日的商誉账面余额为10.59亿元,相较2017年3月31日的3.8亿元,短短半年增加了6.79亿元,主要是由收购辉源生物的检测分析业务-药效评价与检测业务导致。然而,被收购后的辉源生物2017年9月30日总资产下降至1.99亿元,下降金额为2417.4万元。且辉源生物2017年前三季度的净利润只有133.2万元,虽然仅是扣除过所得税的前三季度的净利润,但这样的业绩不得不令人担忧。
中国经济网记者查阅最新招股书,截至2017年12月31日,药明康德商誉账面余额为10.55亿元。
据投资时报报道,近日,关于外籍身份作为中国企业实际控制人的情况曾引发广泛的负面影响,而药明康德大部分业务亦集中在国际市场,如何避免在中国资本市场患上“感冒”或许是其需要面对的头等大事。
最新招股书显示,2015年至2017年,药明康德的汇兑损失(收益)分别为-3,283.31万元、-9,317.31 万元、13,888.68万元。药明康德主营业务收入以美元结算为主,人民币汇率波动自然对公司盈利水平会产生一定影响。
据时代周报报道,尽管药明康德已位列中国CRO行业第一梯队,但其仍面临来自全球及国内巨头们的激烈竞争。国际大型CRO企业如QuintilesIMS(昆泰)、Covance(科文斯)、PPD(医药产品开发公司)、Parexel(精鼎)等已陆续以合资、设立独资企业或收购等方式进军中国大陆市场。而在中国本土,部分CRO企业在各自细分行业中保持一定的竞争优势,例如康龙化成亦专注于早期化学研究及临床前CRO研究、昭衍新药专注于临床前CRO研究、泰格医药、博济医药专注于临床CRO研究等。
中国经济网记者向药明康德董事会办公室发去采访函,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独角兽药明康德成中概股IPO回A首单
据重庆商报报道,药明康德成立于2000年,被视为生物医药领域的潜在“独角兽”,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小分子医药研发服务企业,国内CRO(医药研发合同外包服务机构)巨头,全球排名第11位,主要向制药巨头提供“研发外包”业务。其排名前10位的客户均为全球知名药企,包括强生、葛兰素史克、罗氏、辉瑞、福泰制药、诺华、礼来公司等。
2007年,药明康德在纽交所上市,股票代码为“WX”。2015年4月,药明康德以33亿美元从纽交所私有化退市。私有化完成后,公司分拆为药明康德、药明生物、合生药业,分别涵盖A股、港股、新三板的上市计划。目前,药明生物和合生药业已经分别在港股和新三板上市。
去年7月,药明康德申报上交所主板上市,预披露材料首次刊发;今年2月6日,公司更新预披露材料;3月27日,IPO申请过会。历时50天左右,仅次于此前36天便火速过会的富士康。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截至目前,富士康并未成功拿到IPO批文,也就是说,药明康德成为如今中概股以IPO形式回A的第一单。
根据此前披露的招股书显示,药明康德主要业务为从事小分子化学药的发现、研发及生产全方位、一体化平台服务,是中国规模最大、全球排名前列的小分子医药研发服务企业。
从业绩来看,药明康德也较为靓丽。2014年至2017年前三季度月,药明康德营业收入分别为41.4亿元、48.8亿元、61.2亿元和56.8亿元;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8.08亿元、6.84亿元、11.21亿元和11.15亿元。
药明康德2018年4月报送的最新招股书显示,2017年药明康德营业收入77.65亿元,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27亿元。
最新招股书显示,药明康德拟于上交所公开发行不超过10.42亿股,计划募集资金21.30亿元,分别用于苏州药物安全评价中心扩建项目、天津化学研发实验室扩建升级项目、抗体耦联药物(ADCs)中间体和数字影像成像药物/试剂载体的研发及应用项目、苏州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中心、SMO 临床研究平台扩建及大数据分析平台建设项目、药物研发临床监察全国性站点建设项目、药明康德总部基地及分析诊断服务研发中心(91#、93#)、美国细胞及基因治疗商业化cGMP工厂建设项目、美国圣地亚哥生产基地生物分析研发实验平台建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保荐机构为华泰联合证券。
“一拆三”闪电回归
据通信信息报报道,虽然在行业内表现上佳,但是在资本市场中药明康德却显得比较“坎坷”。
药明康德在2007年就曾经登上纽交所。但在2015年8月药明康德即宣布私有化,并开启返回A股之路。
在药明康德私有化之前,2015年4月,药明康德已经分拆主营小分子药物中间体、原料药和制剂的CRO服务业务的合全药业挂牌新三板。截至3月27日,合全药业总市值约203亿元。
2017年6月,药明康德旗下主要从事生物药发现、开发及生产服务业务的药明生物登陆港交所。wind显示,截至3月27日,药明生物总市值约939亿港元(约人民币751亿元)。
而此次登陆A股的药明康德是其主体部分,不仅包括盈利能力极强的小分子化学药研发服务,还“打包”了新三板的合全药业。最新财务数据显示,药明康德2017年1月至9月实现营业收入56.78亿元,净利润11.15亿元。本次药明康德拟于上交所公开发行不超过10419.86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数的比例不低于10%,计划募集资金57.41亿元。
更为可喜的是,顶着“独角兽”光环的药明康德此次回归A股进程可以用“闪电”回归形容。2017年7月14日,公司预披露材料首次刊发;2018年2月6日,公司更新预披露材料(2月2日报送);3月27日,IPO申请过会。从2月6日药明康德预披露更新到过会,仅用了50天时间。而且是从IPO排队名单中的73位直接进入上会名单。分析认为,药明康德“闪电”过会得益于近期大力支持“独角兽”在A股上市的政策,同时也给相关优质公司指出一条快速登陆A股的可行路径,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50天“神速”过会
据时代周报报道,继富士康之后,第二家走上“IPO快速通道”的新经济公司药明康德再次成为资本市场焦点。2月6日,证监会网站上,药明康德的招股预披露更新;3月27日,药明康德上会。
从在上交所排队企业中名列第73位到顺利过会,药明康德只用了50天左右。
得以“神速”过会的背后,是中国新药政策与环境持续改善、监管层积极拥抱新经济企业、独角兽备受市场追捧的事实。但突然升级的中美贸易摩擦却给市场环境带来诸多不确定性。
在这种大背景下,药明康德何时能完成IPO的最后“一公里”成为焦点。围绕目前的市场环境是否会影响药明康德的IPO进程等相关问题,记者向药明康德发去采访函,截至发稿仍未获正面回复。
记者注意到,药明康德或将成为首个以IPO形式回归A股的中概股。
根据此次证监会披露的发审会会议审核情况公告,作为中概股回归IPO的案例,监管层首先关心的是药明康德当时在海外上市的相关问题,包括股权架构设置,发行人及其关联方境外上市架构的建立及拆除情况等。
记者注意到,药明康德原间接控股股东Wu Xi Cayman(无锡开曼)曾于2007年8月9日在纽交所实现IPO上市,并于2015年12月10日完成纽交所下市流程。
Wu Xi Cayman(无锡开曼)于纽交所下市前的实际控制人为Ge Li(李革)及Ning Zhao(赵宁)、刘晓钟、张朝晖四人,从纽交所下市时支付的下市对价及现金补偿合计32.25亿美元。
证监会要求药明康德的代表说明,退市过程是否符合上市地证券交易所及上市地的法律法规要求,以及退市过程中各交易参与方的背景,与发行人是否存在关联关系或者其他利益安排。
药明康德的招股书指,Ge Li(李革)及Ning Zhao(赵宁)、刘晓钟、张朝晖为发行人的创始人,签署了有关一致行动的协议。根据上述安排,Ge Li(李革)及Ning Zhao(赵宁)、刘晓钟、张朝晖共同控制药明康德合计34.4812%的表决权,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此次,证监会还要求药明康德说明,部分股东无法穿透计算,“是否存在规避有关法律法规的情形,现有穿透比例是否充分,是否符合相关规定,是否存在利益输送”。
记者查询招股书发现,药明康德在处理境外上市架构时,并未完全拆除所有的股权架构。而原则上,监管层希望企业能清理掉境外架构。
作为主营业务在海外的CRO企业,药明康德显然不可能将海外的所有架构都清理掉。因此,药明康德的上市安排对于海外仍有大量业务的拟IPO企业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而在实际控制人之外,证监会所关注的还包括发行人药明康德的独立性。此次药明康德实际控制人Ge Li(李革)等4人共同或分别控制多家从事与发行人类似业务的医药企业。
“请发行人代表说明:所控制的企业实际从事的业务,是否与发行人业务相同、相似或具有上下游关系,是否具有相同客户或供应商,是否具有相同的技术来源,在研发、生产、检测的全业务流程中是否存在重合之处,是否与发行人存在同业竞争,在场地、设备、人员等方面是否完全独立。请保荐代表人说明核查方法、过程并发表核查意见。”证监会指出。
药明康德A股“狮子大开口”? 想按照50倍市盈率来发行
根据此前披露的招股书显示,药明康德主要业务为从事小分子化学药的发现、研发及生产全方位、一体化平台服务,是中国规模最大、全球排名前列的小分子医药研发服务企业。
从业绩来看,药明康德也较为靓丽。2014年至2017年前三季度月,药明康德营业收入分别为41.4亿元、48.8亿元、61.2亿元和56.8亿元;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8.08亿元、6.84亿元、11.21亿元和11.15亿元。
而本次药明康德拟于上交所公开发行不超过10419.86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数的比例不低于10%,计划募集资金57.41亿元。以此计算,药明康德上市前估值达到570亿元,与合生药业、药明生物市值相加,药明旗下三家公司发行前市值已超150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有业内人士表示,按照目前披露的相关数据计算,此次药明康德发行市盈率达到50倍,明显高于绝大多数同期新股发行市盈率,并且高于大部分医药行业公司市盈率。对此,资深财经评论人士朱邦凌曾撰文质疑:“药明康德从美国私有化退市时,市盈率30倍。回到A股,难道上来就要狮子大开口?想按照50倍市盈率来发行?”
监管从市场角度考虑 57亿元募资缩减至21亿元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从今年2月2日报送更新后的招股书申报稿,而后到今年3月27日的成功过会,再到今年4月13日获得IPO核准批文,前后仅仅耗用了50天左右的时间。
在分析师看来,药明康德快速过会的背后,是因为其拥有着多重特殊身份,首先是在当前大力推动新经济的背景下,作为医药界独角兽的药明康德,较易获得IPO绿色通道的支持;与此同时,药明康德之前还是一家中概股企业,这也或是A股市场首单以IPO形式回归A股市场的中概股企业。
不过,这只独角兽在IPO过程中,其私有化合规、商誉减值等五方面也被发审关注。而从4月16日药明康德首次公开发行的招股说明书看,其将募资金额做了大幅调整,从原来的57亿元压缩至21亿元。
根据此前药明康德招股说明书显示,其拟募集资金约57.41亿元,公开发行不超过10419.86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数的比例不低于10%。以此计算,其药明康德的发行价约为55.09元。
上述分析师向记者指出,虽然药明康德本身营收与净利润表现较好,但其总股本较大,致使其每股收益并不太高,55.09元的发行价价格较高,这也使其发行市盈率偏高。
根据药明康德招股书显示,其2014年至2017年9月基本每股收益分别为0.51元、0.39元、1.08元、1.13元(2017年前三季度)。若发行市盈率以23倍的“窗口指导价”来计算,则代表着第四季度的每股收益基本达到前三季度的总和。但参考其2017年前三季度每股收益1.13元,达到2.39元每股收益的水平几无可能。
2014年1月12日,证监会曾紧急发布《关于加强新股发行监管的措施》,明确发行人应依据《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确定所属行业,并选取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发布的最近一个月静态平均市盈率为参考依据。如果新股发行市盈率高于行业均值,发行人需在招股说明书及发行公告中补充说明其中的股票风险。
“目前新股发行市盈率一般不超过23倍,大部分新股基本都默认这一规则,按该市盈率红线来确定发行价格。在过去的12个月里上市的近350家企业中,仅3只新股的发行市盈率超过了23倍。”上述分析师指出。
在业界看来,为了能够尽快上市,药明康德必须做出调整,这与市场也有很大的关系,目前很多等待审核的IPO公司未来将给市场带来很大的资金压力。募资额较高的企业适当的募资缩减成为现阶段最好的解决方法之一。
被砍的6个募投项目何去何从?
据华夏时报报道,根据此前的申报稿,药明康德拟募集资金不超过57.406亿元。其中,17.2亿元拟投向“苏州药物安全评价中心扩建项目”,8.43亿元用于“美国细胞及基因治疗商业化cGMP工厂建设项目”,5.64亿元投向“天津化学研发实验室扩建升级项目”,其余还投向“苏州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中心”、“SMO临床研究平台扩建及大数据分析平台建设项目”等,此外,药明康德还拟将10亿元募集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然而,此次药明康德缩减募投资金后,其募投项目也缩减至四个,保留的项目中还有两个缩减了金额:“苏州药物安全评价中心扩建项目”保留,但投资金额缩减近10亿元,从17.2亿元缩减至7.27亿元;“天津化学研发实验室扩建升级项目”和“药明康德总部基地及分析诊断服务研发中心(91#、 93#)”两项目保留,且募投金额不变,分别为5.64亿元和2亿元;“补充流动资金”项目从10亿元,缩减为6.39亿元。
而“苏州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中心”、“SMO临床研究平台扩建及大数据分析平台建设项目”等六个项目均“被砍”。
这“被砍”的六个项目是否不再实施?还是药明康德会另外自筹资金投入?
“其他项目肯定是不在本次募集资金投向里面了。”上述药明康德工作人员表示,对于这些项目的安排主要还是以招股书为主,其他更多的不便透露。
发审委询问关联交易产生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2018年1月19日,证监会公布了药明康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请文件反馈意见,部分问询如下:
招股说明书显示,报告期各期,发行人的综合毛利率分别为别为43.66%、40.76%、34.55%和36.78%。(1)请补充披露报告期各期各业务的毛利和占比;(2)请结合各业务各期完成的合同的收费和成本的变化情况量化分析毛利率的波动原因;(3)请保荐机构和发行人会计师对发行人毛利率及其变动、与同行业之间的差异及合理性进行核查,对发行人是否具有持续盈利能力进行核查,说明核查的方法、程序、结论。
招股说明书披露,报告期各期末,发行人商誉的账面价值分别为19,289.20万元、30,816.00万元、32,628.62万元和32,498.10万元。(1)请说明形成商誉的相关交易中被收购方的来源、被收购前后的股权结构、资产状况和财务状况,收购价格的确认依据、评估的具体情况和依据,并结合历史沿革的情况说明将被收购方认定为非同一控制的依据和合理性;(2)请结合收购时对被收购对象未来效益预测情况和实际效益实现情况,说明商誉减值测试过程、选取参数等,发行人商誉减值准备计提的合理性。请保荐机构和申报会计师核查上述情况,说明核查过程并对发行人商誉确认的谨慎性、金额的准确性以及减值准确计提的充足性明确发表意见。
请在招股说明书中披露:(1)关联交易在营业收入或营业成本中的比例,关联交易产生的利润在利润总额中的比例,占同一类型交易的比例,定价政策及其决策过程和依据;(2)关联采购占关联方收入的比重;(3)公司章程对关联交易决策程序的规定。已发生关联交易的决策过程是否与章程相符,定价是否遵循了市场原则,关联交易是否损害公司及中小股东利益,关联股东或董事在审议相关交易时是否回避,以及独立董事和监事会成员是否发表不同意见等;(4)公司与各关联方签订的且仍然有效的重大协议或合同,并对该等协议或合同期满后的处理方式作出说明。请保荐机构、发行人律师发表意见。
请补充披露公司生产经营中主要排放污染物及排放量、环保设施其处理能力及实际运行情况、报告期各年环保投入和相关费用支出情况、募投项目所采取的环保措施及相应的资金来源和金额、环保投入与排污量的匹配情况等,并请保荐机构、发行人律师结合以上情况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和拟投资项目是否符合国家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在建和拟建项目是否已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发表核查意见;曾发生环保事故或因环保问题受到处罚的,除详细披露相关情况外,请保荐机构、发行人律师对处罚事项是否构成重大违法行为出具意见。
请保荐机构、发行人律师对发行人所受行政处罚是否构成重大违法行为,发行人是否违反《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第十八条第二款的规定发表意见。
2018年3月27日,第十七届发审委2018年第51次会议召开,根据审核结果公告,发审委对药明康德提出如下问询:
WuXi Cayman(无锡开曼)从纽交所退市。请发行人代表说明:(1)退市过程是否符合上市地证券交易所及上市地的法律法规要求;(2)退市过程中各交易参与方的背景,与发行人是否存在关联关系或者其他利益安排;(3)退市及其后的重组过程中,涉及股东层面的多次股权转让,是否存在潜在纠纷,转让价格主要取决于对中国居民企业药明有限的估值,是否应按我国税法规定申报并缴纳所得税;(4)退市过程中,相关外汇使用是否取得外汇管理部门的批准,是否符合我国有关税收、外资、外汇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是否存在违法违规情形;(5)发行人部分股东无法穿透计算,是否存在规避有关法律法规的情形,现有穿透比例是否充分,是否符合相关规定,是否存在利益输送。请保荐代表人说明核查方法、过程并发表核查意见。
发行人实际控制人Ge Li(李革)等4人共同或分别控制多家从事与发行人类似业务的医药企业。请发行人代表说明:所控制的企业实际从事的业务,是否与发行人业务相同、相似或具有上下游关系,是否具有相同客户或供应商,是否具有相同的技术来源,在研发、生产、检测的全业务流程中是否存在重合之处,是否与发行人存在同业竞争,在场地、设备、人员等方面是否完全独立。请保荐代表人说明核查方法、过程并发表核查意见。
2015年12月,发行人实际控制人控股主体G&C II(群云 II)将其根据New WuXi(新无锡生命科学控股)董事会批准所持有的部分New WuXi(新无锡生命科学控股)股份作为权益工具无偿授予发行人部分员工,发行人以2.84美元/普通股作为股权激励价格,并确认股份支付。该股份支付未按退市回购价格作为支付价格,与市场转让价格存在较大差异。请发行人代表说明:(1)该项股份支付的计算方法,是否一次性摊销,相关会计处理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2)股份支付定价的公允性,未按退市回购价格定价的原因及合理性;(3)如按退市回购价格定价,股份支付金额差异对发行人利润的影响。请保荐代表人说明核查方法、过程并发表核查意见。
报告期内,发行人与关联方仍存在部分关联交易。请发行人代表说明:(1)关联交易产生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是否符合《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独立性的要求;(2)关联交易的决策过程、定价原则,是否存在损害发行人及中小股东利益的情形。请保荐代表人说明核查方法、过程并发表核查意见。
发行人2017年末商誉和无形资产金额较大,经对客户关系、商誉及商标使用权分别计提减值准备后,商誉加无形资产(扣除土地使用权)的余额占净资产的比例低于20%。请发行人代表说明计提减值准备理由是否充分,减值测试是否严谨、准确,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请保荐代表人说明核查方法、过程并发表核查意见。
2017年末负债58亿元
2014年至2017年,药明康德负债总额分别为26.6亿元、32.56亿元、45.28亿元、58.42亿元,合并资产负债率分别为35.17%、33.62%、42.76%、46.44%,资产负债率高于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
报告期内,药明康德的流动比率分别为1.97、2.12、1.44、1.18,速动比率分别为1.25、1.74、1.04、0.89,呈逐年下降趋势。
公司表示,报告期内,公司负债规模逐渐增加主要是由于近年来主营业务规模不断扩大,使得负债规模总体呈上升趋势。
药明康德的短期借款主要包含信用借款、质押借款和保证借款。2014年至2017年,药明康德司的短期借款余额分别为9.9亿元、1.72亿元、4.89亿元、13.18亿元,占总负债的比例分别为37.23%、5.28%、10.81%、22.56%。
2016年末和2017年末,短期借款分别较上年年末增加31,738.53万元和82,880.35万元,增幅分别为184.53%和169.36%。
药明康德本次拟将63,908.56万元募集资金用于补充公司日常生产经营所需的流动资金。
子公司三年六曝违法排污三遭停产处罚 个别人员导致
2015年至2017年,药明康德及境内合并报表范围内的控股子企业在报告期内受到了13项行政处罚。
13项行政处罚中,有6项属于违法排污,有3项违规行为遭到“停止生产”的行政处罚。
(1)执法人员在雨水排放口所采水样,超过规定的排放限值,上海市金山区环境保护局于2015年2月3日对药明康德子公司合全药业罚款5万元;(2)不正常使用大气污染物处理设施,上海市金山区环境保护局于2015年9月9日给予合全药业停止生产和罚款3.5万元的行政处罚;(3)雨水排放口有污水排放,上海市金山区环境保护局于2015年10月14日对合全药业罚款3.3万元;(4)新增污水处理设施未办理施工许可证,上海市金山区建设和管理委员会于2015年1月27日对合全药业罚款5万元;(5)“新药研发基地项目”需配套建设的环保设施未经验收主体工程已投入生产,常州市环境保护局于2015年1月12日对合全新药研发处以停止生产和罚款5万元的行政处罚;(6)擅自建设“新药生产和研发中心项目”的部分生产及配套设施,“新药生产和研发中心项目”需配套建设的环保设施未经验收主体工程已投入生产及使用,常州市环境保护局与2017年8月21日对常州合全药业处以停止生产和罚款89,460元。
药明康德表示,公司一直以来重视合法合规经营,但由于个别人员合规观念淡薄等原因导致公司及境内合并报表范围内的控股子企业在报告期内受到了13项行政处罚。
此外,药明康德境内子企业发生一起安全事故。2016年5月18日凌晨,合全药业因离心机惰性化保护不到位和静电的原因发生一起火灾事故。该火灾事故造成3名员工轻伤,直接经济损失较小。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对生产安全事故的分级标准,合全药业上述安全事故属于一般事故,不属于重大生产安全事故。
2016年7月4日,上海市金山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出具《行政处罚决定书》(沪金安监管(危化)罚[2016]0061号),对合全药业处以40,000元罚款,并按整改要求完善相应安全制度和落实安全措施,公司已经缴纳相应罚款,并根据整改要求建立了相关安全生产制度,淘汰M130离心机,完成了整改工作,上述整改已经上海市金山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确认。
环保短板制约未来 2017年污水排放量100万吨
据北京商报报道,虽然拥有医药界“华为”、50天过会等光环,但药明康德依然面临环保难题。近年来,我国环保政策全面深入推进,对制药企业而言如何减少三废排放、提高污染处理能力将成为企业核心竞争点。药明康德属于医药研发行业,或涉及多种化学品的研发及生产、固体废物及生物废弃物的合理处置,合全药业的主营业务属于医药制造行业,根据环保部相关规定,医药制造行业属于重污染行业。
根据药明康德招股书披露,公司及控股子企业在近三年内共受到6项环保处罚。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多次受到环保处罚,但药明康德却在压缩环保费用。招股书显示,药明康德2015年的环保总投入为2619.17万元,较上年的2851.11万元减少231.94万元。其中,排污费从2014年的2701.14万元减少至2015年的2454.83万元,同年该公司的污水排放量从2014年的65.89万吨增加到2015年的68.39万吨。
此外,药明康德在2014-2016年的废水排放量分别为65.89万吨、68.39万吨和84.7万吨,其中2016年废水排放量增幅达24%。同期,该公司生产耗水量同比增长仅为15%。
药明康德在招股书中坦陈,尽管公司针对安全生产隐患进行了全面排查和整改,并推行安全标准化建设工作,但公司的日常经营仍存在发生安全事故的潜在风险,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公司将可能被安监、环保等部门施以处罚,并要求整改,进而影响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医疗战略咨询公司LatitudeHealth创始人赵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环保问题在一定层面上来说,确实是药明康德的软肋。我国环保政策力度逐年加大,为适应不断提高的安全生产及环保要求,药明康德亦将面临合规成本不断上升的情形,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该公司的日常运营成本。
中国化药协会资深副会长张明禹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治污能力及成本将成为未来制药企业的核心竞争要素,面对越来越严格的环保要求,落后、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超标污染企业将难以生存。
中国经济网记者查阅最新招股书,2017年,药明康德环保总投入为5,146.88万元,排污费4,862.32万元,污水排放量为100.10万吨。
财务数据存在疑点
据环球网报道,药明康德的子公司财务数据存在疑点。招股说明书披露,药明康德子公司合全药业2016年末净资产为21.73亿元、2016年净利润4.04亿元。
合全药业的全称为“上海合全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是药明康德持股86.34%的控股子公司,并已于2015年4月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交易,审计机构为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与本次药明康德IPO上市的审计机构完全一致。
但是根据合全药业在新三板发布的2016年年报显示,2016年末净资产为24.32亿元、2016年净利润4.36亿元,这与本次药明康德在招股说明书中披露的数据均存在明显差异。而客观来看,合全药业在2016年末的净资产和2016年度实现净利润,只可能存在一个真实、准确的数据,那么在药明康德招股说明书和合全药业2016年年报这两份信息披露文件中,那一份数据是存在差错的?同时,药明康德招股说明书和合全药业2016年年报中的财务数据,均是经由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这一家中介机构审计的,又为什么会出现两个版本?
再来看药明康德自身的财务数据,药明康德招股书第312页披露,药明康德的核心生产设备反应釜设计容量在报告期内逐年大幅增加,2014年到2016年分别为473150升、506750升和806270升,其中2016年反应釜设计容量同比大幅增长了60%。与此同时,该公司固定资产中机器设备原值2015年和2016年分别为73999.41万元和86675.69万元,同比增长尚不足20%。
不仅如此,根据招股书披露,该公司在2015年和2016年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2.77%和76.59%,考虑到2016年反应釜设计容量同比增长了60%,这就对应着药明康德的产品生产规模同比增长了大约70%。
但事实上,药明康德在招股书中披露的2016年产品产量为15.91万千克,相比2015年的11.81万千克增幅仅为34.71%,这明显低于该公司同期反应釜实际运作容量。招股书第322页还披露药明康德2016年耗水量为93.21万立方米、同比2015年的80.44万立方米增长了15%左右,耗电量为1.19亿千瓦时、同比2015年的0.98亿千瓦时增长了20%左右,均显著低于同期披露的反应釜实际运作容量和最终产品产量的同比增幅。
上述财务数据指向,药明康德在2016年的产品产量和能源消耗同比数据,不足以支撑依据该公司披露产能利用率测算出的生产规模同比增速,这令人怀疑药明康德所披露的2016年度产能利用率是否真实。
产能利用率下滑
药明康德的主营业务涵盖小分子化学药研发的全产业周期,可为客户提供小分子化学药的发现、研发及生产一体化、开放式服务的技术和能力平台服务支持。此外,发行人还在境外提供医疗器械检测及境外精准医疗研发生产服务。药明康德主要为客户提供小分子化学药物的CRO和CMO/CDMO业务。
对于CRO业务,药明康德主要为客户提供新药的发现、研发及开发等,主要受制于研发人员数量,但研发服务本身不存在明显产能、产量及产能利用率的限制。
CMO/CDMO业务方面,药明康德主要通过其控股子公司合全药业为各类制药企业提供CMO/CDMO生产业务。CMO/CDMO业务的产能主要限制为反应釜的设计容量及其最大使用时间。
据最新招股书显示,2014年至2017年,合全药业CMO/CDMO业务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8.58%、72.77%、76.59%、73.00%,产销率分别为86.89%、98.06%、94.43%、82.63%,产能利用率和产销率均呈下降趋势。
2017年末商誉账面余额为10.55亿元埋下“地雷”?
据IPO日报报道,药明康德2017年9月30日的商誉账面余额为10.59亿元,相较2017年3月31日的3.8亿元,短短半年增加了6.79亿元。
商誉是能在未来期间,为企业经营带来超额利润的潜在经济价值,或一家企业预期的获利能力,超过可辨认资产正常获利能力(如社会平均投资回报率)的资本化价值。
药明康德的商誉账面余额增加178.88%,主要是由收购辉源生物的检测分析业务-药效评价与检测业务导致。
上述收购导致药明康德商誉增加了约6.89亿元,然而,目前辉源生物(指辉源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的业绩似乎没有药明康德当初预想的那么好。
申报稿显示,2017年5月,药明康德以参考评估价的方式,用了约10.28亿元从HD Biosciences的手中收购了辉源生物的全部股权。
辉源生物2016年末总资产约为2.23亿元,约相当于药明康德收购价的21.7%。另外,辉源生物2016年利润总额为5125.16万元。
然而,被收购后的辉源生物2017年9月30日总资产下降至1.99亿元,下降金额为2417.4万元。且辉源生物2017年前三季度的净利润只有133.2万元,虽然仅是扣除过所得税的前三季度的净利润,但这样的业绩不得不令人担忧。
值得注意的是,药明康德2017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约为10.63亿元,辉源生物尚未计提跌价准备,如果辉源生物业绩不佳,计提商誉减值可能会对药明康德利润产生一定的影响。
中国经济网记者查阅最新招股书,截至2017年12月31日,药明康德商誉账面余额为10.55亿元。
受汇率波动大引发利润缩水
据投资时报报道,招股书显示,Ge Li(李革)、Ning Zhao(赵宁)、刘晓钟、张朝晖为药明康德创始人,四人签署了有关一致行动的协议,共同控制公司34.48%的表决权,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其中,李革、赵宁为夫妻关系,二人均为美国国籍,其余二人均获得新加坡永久居住权。
近日,关于外籍身份作为中国企业实际控制人的情况曾引发广泛的负面影响,而药明康德大部分业务亦集中在国际市场,如何避免在中国资本市场患上“感冒”或许是其需要面对的头等大事。此外,药明康德还需要面对海外并购相关政策收紧和汇率波动等诸多问题。
药明康德的销售区域遍布全球,其中美国区域占比最高。报告期内,药明康德对美国的业务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1.93%、64.63%、61.41%和58.99%。同期,药明康德在国内的业务收入占比为19.24%、17.19%、18.03%和18.16%。
药明康德主营业务收入以美元结算为主,人民币汇率波动自然对公司盈利水平会产生一定影响。
然而,2017年年初至今,人民币对美元一直保持升值态势。英国《金融时报》称,人民币稳健的走势大大超乎市场预期。特朗普新政面临很多新的不确定因素,美元指数大跌,截至目前,美元指数下跌了近8.8%。同期,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了3.3%,与年初较为浓烈的贬值预期形成鲜明对比。这对药明康德未来利润的影响和海外并购战略的布局将产生不小影响。
最新招股书显示,2015年至2017年,药明康德的汇兑损失(收益)分别为-3,283.31万元、-9,317.31 万元、13,888.6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