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这茄子长得黑紫黑紫的,多稀罕人!”在内蒙古宁城县一肯中乡毛家窝铺村的大棚里,农民刘明启正查看茄子长势,“这段时间正赶上茄子上市,隔几天就得摘一茬。”
过去刘明启守着几亩地,咋种都不挣钱,这几年政府引导调结构,靠种茄子,他家日子翻了身。刘明启算了一笔账:去年大棚产了7万斤茄子,平均每斤卖了1.5元,除去种苗、肥料、水电等成本,纯收入7万元以上。看到效益好,村里不少人都种上了大棚蔬菜。http://www.yixiin.com/sitemap/index-htm-mid-5.html
设施农业钱从哪儿来?政府投入真金白银,让农民放心种。县里出台政策,对规模种植户,每建1延米日光温室,补贴180元,贫困户建大棚,另外再补贴180元。两年多来,县里共投入扶贫资金1.12亿元,安排扶贫贷款1.75亿元用于产业脱贫。
防止产业一哄而上,宁城县规划先行,科学布局,菜、果、菇协调发展。在宁玖红火龙果采摘园,火龙果已经进入盛果期,一个大棚年产5000斤,纯收入达6万元以上。目前全县火龙果种植面积达500亩,食用菌年产量11万吨,带动450户贫困户稳定脱贫。
科技为农业提档升级。在杰宇现代高效农业科技园,一排玻璃建筑引人注目,这是用来育苗的日光联栋温室,可实现从控温、灌溉、施肥全程智能化管理。如今,全县已有大型育苗工厂6个,年育苗能力5000万株,优质种苗源源不断地移栽到农户大棚中。不少农户大棚也装上了科技 “芯片”,在三座店镇喇嘛城子村李荣英的大棚里,智能放风机根据温度和降雨情况自动开关,他坐在炕上用手机就能监测大棚运行情况。
合作社引领,让农民更好地融入农业产业链。在汐子镇特绿蔬菜专业合作社,农民们正忙着育西蓝花秧。合作社流转200多户农民的1600多亩土地。农户出租土地,每年每亩能收入1000元,在合作社上班,每年有2万元工资。去年县里扶持了38个合作社,拉长了设施农业产业链,吸纳2万多从业者。
特色农产品打开了市场。宁城县已有53个蔬菜产品获得了无公害、绿色、有机认证。宁城黄瓜、宁城番茄、宁城尖椒已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县里与首农集团、上海江桥市场等10余家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实现蔬菜进京沪。到去年底,全县设施农业面积累计达到43.6万亩,形成年产蔬菜106万吨、产值41亿元的大产业。仅设施农业一项,就带动农民人均收入4400元,占到全县农民人均收入四成以上,带动贫困人口1537户、4576人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