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周报记者 吴平 发自广州
“有个谈了半年的客户马上就要签合同了,还有许多客户在排队,却突然叫停,奖金又泡汤了,就像去年的结构化产品突然被砍一样。”华南某中型证券公司业务经理张明(化名)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4月11日,监管层突然叫停场外个股期权,要求证券公司暂停与私募基金开展场外期权业务,并且证券公司不得新增业务规模,存量业务到期自动终止。
5天之后,场外期权监管再度升级。4月16日上午,期货子公司收到监管要求—17日起停止新增与私募基金合作做场外期权业务。
在2017年的狂欢中,场外个股期权的新玩法不仅让散户、私募以及机构们找到了新的加杠杆炒股票的办法,同时也让证券公司赚得盆满钵满。据统计,从2015年到2017年,场外个股期权给证券公司贡献的利润分别为16亿元、21亿元、59亿元。
而今,宴会散场。
券商
2017年,仅一单3000多万元的个股期权就让张明在年终获得了一笔100多万元的个人奖金。
期权,就是以某个价格买入股票的权力,在特定时段内买入期权,有机会赚取股票实际价格与这个价格之间的差价,在港股和美股很流行。期权由于并不是股票,过期就失去价值,因此价格比股票便宜,如果很看好某只股票的上涨,客户凭借同样的资金额便可买入更多数量的期权,从而赚取更多的差价。
“国内的场外个股期权,我们在销售的时候更倾向于从加杠杆的角度去解释。也就是跟客户说,如果有3000万,非常看好某个股票,就把3000万汇到证券公司,证券公司用资金,在二级市场帮你买3个亿的股票,特定时间段之内,如果赚到了差价,就把差价支付给客户。但是,结束之后,这3000万是不退还的,这是打包的期权费用,其中包含了券商买股票所用资金的资金成本、服务费等,在这个例子中是10%,但如果股票风险大,费率会达到15%,更高的甚至会达到30%之上。”张明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他进一步指出:“在这样的对赌中,根据做过的场外个股期权案例,客户的胜率仅有30%,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券商胜,因为证券公司会根据市场风险情况,规定打包的期权费用比例,后面也有一套公式去计算,究竟要在二级市场上,买入多少数额的股票,在股价波动的时候,也会随时调整。”
场外个股期权的蛋糕是属于大券商的。根据证券业协会数据,排名前五的证券公司,新增的场外期权业务名义本金占总量的88%之上。
中信证券是最突出的公司。据统计,2017年中信证券场外衍生品新增规模大幅度提升,新增1118亿元。
“根据乐观预测,如果监管任由券商发展,个股期权业务在2018年将给整个券商行业带来新增利润113亿元,比2017年翻一番。”张明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证券业协会在统计中,将证券公司场外衍生品交易,划分为收益互换类、期权类。
2016年之前,证券公司场外衍生品交易中,占比最大的是收益互换,尤其是带融资属性的收益互换。
根据证券业协会2015年3月的统计数据,当月初始名义本金规模,收益互换为1211.57亿元,期权类仅为482.38亿元。
2015年11月,证监会严厉禁止新增融资类收益互换业务,这部分业务风光不再。
而在期权类业务中,此前主要以股指期权为主,每月初始名义本金规模最多1000亿元左右。但2017年以来,个股期权却异军突起,成为新的明星,并把初始名义本金规模推动到3000亿元左右的规模。
每月新增的个股期权名义本金占到整个新增期权的比例,从2016年12月13%上升到了2017年底的42%。
从绝对数额来看,根据证券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每月新增的场外个股期权名义本金规模,2016年每月为49亿元、27亿元左右,均不超过百亿;但是2017年3月就已达到99亿元,7月则达到208亿元,到了11月更是达到239亿元。
风头之下,整个证券公司场外衍生品业务板块都被带动起来,尤其在2017年下半年,月度新增名义本金规模,从1月份286亿元增长到7月的783亿元,这个数字在8月甚至达到1202亿元。
乱象
场外个股期权造成许多市场乱象。
“有个别胆子大的客户,利用个股期权操纵股票,比如,提前用1亿元资金买入个股,再去券商处做场外个股期权,例如用3000万支付个股期权费用,券商就必须在二级市场用3亿左右的资金买入对应个股,相当于帮助拉抬股价了。”张明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但实际上,大部分情况下,私募是亏损的,“有许多私募客户净值亏损了一半,做反了方向就亏得多,即便做对了方向,实际上也很难赚钱,因为风险越大的股票,期权打包的费用越高,如20%的费用率,意味着股票至少要上涨20%甚至更高才能回本。”
“实际上,亏损的还是个人客户,因为许多私募都是把份额分拆,卖给个人客户,自己只是起到渠道的作用。”张明对时代周报记者说,“更混乱的是,许多没有资质的证券公司、互联网金融平台、甚至骗子公司,也打着个股期权的名号招揽生意,这类公司从客户处吸纳资金,并没有真正去市场上买入对应股票,就变成赤裸裸的对赌,与开赌场无异。”
我国场外衍生品的业务开展,要追溯到2012年12月。当时中国证券业协会下发《证券公司柜台交易业务规范》,2013年3月又下发《证券公司金融衍生品柜台交易业务规范》,通过这两个文件,对证券公司开展场外衍生品业务进行了规范。2015年7月,证券业协会又下发《场外证券业务备案管理办法》。
这一阶段,融资类收益互换业务扩大发展,但监管很快收紧。2015年11月,证监会下发《关于规范证券经营机构涉嫌配资的私募资管产品的相关工作的通知》,叫停了融资类收益互换业务。
随后,场外个股期权兴盛起来,并引起监管层警惕。2017年9月,中国期货业协会下发《关于加强风险管理公司场外衍生品业务适当性管理的通知》,明确禁止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与个人开展场外期权业务,对交易对手方管理提出了更直接的要求,意在堵住个人客户的参与。
但实际上,这并不能真正阻止个人客户的参与。许多个人客户依然可以通过私募机构及其他渠道,顺利参与场外个股期权。私募可以把份额分拆,再卖给个人客户。
http://www.yixiin.com/news/list-6928.html
http://www.yixiin.com/quote/list/3471/
http://www.yixiin.com/news/list-1831.html
http://www.yixiin.com/quote/list/3480/
http://www.yixiin.com/news/list-1839.html
实际上,私募恰是证券公司场外个股期权的主要交易对手。
据证券业协会数据,2016年12月到2017年11月,按照名义本金的规模来计算,券商场外期权业务主要对手占比为:商业银行29%,私募基金19%,期货公司及其子公司15%,证券公司及其子公司7%等。
很快,市场也等来了监管的砍刀。4月11日起,暂停证券公司与私募基金开展场外期权业务,证券公司不得新增业务规模,存量业务到期自动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