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前夕,有关推动新经济“独角兽”企业在境内上市的消息引起广泛关注。这是监管层服务国家战略,顺应我国经济由高速度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高市场包容性的一个重大创新举措,将引领新一轮资本市场改革。
经过过去两年的修复和调整,市场稳定性显著增强,波动率大幅度降低。监管层坚持依法全面从严监管,净化了市场环境;坚持新股发行常态化,有效化解了新股堰塞湖问题。推进资本市场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发展,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融资需求,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偏好投资者的投资需求,已经成为新阶段市场改革的重要任务。
近期,监管层释放了一系列稳定预期和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信息:一是,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决定,将对国务院关于注册制改革的授权继续延长两年。这既可以消除对政策的误解,又有利于各方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继续积极创造条件稳步推进注册制改革。二是,落实证监会系统2018年工作会议“改革发行上市制度,努力增加制度的包容性和适应性,加大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支持力度”的要求,推动已在海外上市但业务主战场在境内市场的新经济“独角兽”企业回归A股;推动尚未上市的新经济“独角兽”企业在A股上市。三是,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创业投资基金股东减持股份的特别规定》,对专注于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的创业投资基金减持其持有的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发行前股份,给予差异化政策支持。这一政策意在调动创业投资基金进行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的积极性,更好促进早期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资本形成。四是,公布《关于改革完善并严格实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强化沪深证券交易所对重大违法公司实施强制退市的决策主体责任,实现依法退市常态化。
在2015年股市异常波动前后, 没有一个部门能够综合统计出全社会杠杆资金进入股市的规模,监管体制真空导致了监管被动。为此,必须加快建立统筹、综合、协调的金融监管体系。目前,按照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部署,在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统一领导和组织下,包括建立统筹协调监管体制、健全风险监测机制和早期干预机制、加强金融业综合统计和监管信息共享等举措,有的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有的正在积极推进。
当前,资本市场改革面临较为有利的外围环境:一是,中国经济稳定增长,传统产业继续转型升级,新兴板块的规模逐步壮大,投资和消费后劲充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月22日再次上调中国今明两年的增长预期,分别为6.6%和6.4%。二是,金融整顿成效明显,系统性风险可防可控。2017年,在房地产投资和信贷、PPP项目、互联网金融、银行理财、保险产品、信托产品、资管计划、上市公司股权质押等方面大力收缩杠杆,市场实现了紧平衡。目前,M2、新增信贷与社会融资规模均处于历史低位,有可调节余地。当然,也存在不利因素,主要是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继续抬头,局部贸易战已经发生多起,这对我国进出口产生直接影响,并且对货币政策的稳定带来干扰。越是面对这些挑战,我们越要努力做好自己的事,以不变应万变;同时,要积极进取,加强与全球主要经济体的磋商,争取合作共赢的好结果。一个开放、包容、规范、稳定的资本市场,就是一张赢得更好国际合作的王牌。
我们要继续扎实做好常态化监管,大力推进统筹协调监管,健全各主体的市场功能,强化各主体的市场责任,提高信息披露水平,改善舆论生态,全面提高市场治理水平,打造与我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富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特色资本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