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刘明涛 每经编辑 谢 欣
时值2017年年末,当投资者目光依旧在聚焦白马股、人气板块5G、人工智能等板块的时候,A股却已现异象,大批“僵尸股”正在涌现。《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发现,截至目前,12月A股有多达127只个股日均成交低于千万元,分时走势与“心电图”相仿。
有私募基金经理对此表示,A股在不断向海外成熟市场靠拢,在市场总体资金有限的情况下,绩差股和没有特点的小盘股自然会逐步被抛弃,“僵尸股”未来会成为一个持续性现象。
市场低迷涌现“僵尸股”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这个词今年始终贯穿于A股市场,白马股在资金追捧下热火朝天,小盘股、垃圾股则彻底遭到资金遗弃,这一现象,在12月份格外明显。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据WIND数据统计发现,12月以来,A股市场有127只个股日均成交金额低于1千万元,其中,*ST京城和安记食品日均成交金额更是低于500万元。值得注意的是,安记食品于2015年12月份上市,登陆A股时间刚刚超过两年。
记者发现,今年下半年以来,安记食品日K线几乎呈现“一”字型,11月至今该股累计跌幅仅为0.35%。12月15日,安记食品全天仅交易153笔,成交额为417万元,分时图与“心电图”相仿。
同样,去年才进入A股市场的佳发安泰,12月15日单日成交金额也仅有307万元,交易笔数未超过150笔。令人惊讶的是,该股于当日13点35分至13点56分之间,有长达20分钟未成交一笔,几乎达到无人问津的地步。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在12月,日均成交低于千万元的个股中,有不少个股属于次新股,上市时长在1年左右,如集智股份、达志科技、华瑞股份、牧高笛以及奥翔药业等。
除此之外,以前的大牛股也沦落到“僵尸股”的行列。如2014年到2015年股价实现翻10倍的沃华医药,目前交投极其低迷,近三个交易日成交金额分别为330万元、285万和702万元,与当年单日上亿成交额有着天壤之别。
深圳一位不愿具名的私募基金经理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今年以来,虽然白马股走势强劲,A股主要股指也一直保持坚挺,但整个市场的交易量与2016年相似,甚至还低。说明在去杠杆周期里,市场投资资金是有限的,在这样的环境下,白马蓝筹股的强势必定会造成绩差股、小盘股的低迷,简而言之就是资金的挤出效应。所以,在解禁股增多,IPO持续发行,A股不断向海外成熟市场靠拢的背景下,未来‘僵尸股’成为A股常态,而不再是一种现象,投资者需要更加谨慎。”
个股“僵尸”属性增强
事实上,每到A股低迷的时候,总会有“僵尸股”出现的现象,最为明显就是2012年。当年沪指跌破2000点大关,同样在年末,涌现了大量“僵尸股”,当年第四季度,有超过20只个股日均成交金额不足300万元,如11月26日交易的星辉车模(现为星辉娱乐),在该日11点后才迎来全天首笔交易,一度被投资者认为是停牌。
在以往,随着“僵尸股”甚至“僵尸账户”的不断涌现,一般会暗示市场底部特征形成,但是随着A股不断与国际接轨,这个特征也不再是底部特征。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今年上半年,“僵尸股”大量涌现就已经有预兆。整个上半年,日均成交低于3000万元的个股就有90只,日均成交2000万元左右的个股大约有10只,如艾比森、金明精机等。
下半年,白马股继续走强,5G、人工智能、半导体等热门板块也是轮番上涨,如此活跃的市场下,“僵尸股”的数量却在不断增多,12月日均成交不足2000万元个股已经高达723只,是上半年的70余倍。
有业内人士指出,现在新股发行数量足够多,壳越来越不值钱,在这种情况下,有些没有行业特色、行业地位的公司,将逐渐被边缘化,过去上市公司数量有限,壳资源值钱,股票都会有人买卖,但是在壳不值钱的情况下,未来这种情况将是常态,跟港股仙股的情况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