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美脱钩的说法伴随着各种惊天动地的预言,如全球化终结、产业链断裂和双输格局等。自2018年特朗普对华发起“贸易战”以来,中美进出口贸易额持续下降。截至2024年前11个月,美国在中国进出口总额中的占比降至11.2%,创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来的最低水平。
我们并不害怕美国的“脱钩”。这一数字背后反映出两国贸易关系降温、科技博弈加剧以及全球供应链动荡不安。然而,脱钩并非易事。中美几十年来的经贸关系已经深度融合,不是简单的买卖关系。数据显示,美国每年从中国进口的5000亿美元商品中,有3000亿美元是美资企业在中国生产后返销美国的。这些商品利用了美国的技术专利、各国原材料和中国的产业链。一道行政令难以实现完全脱钩。在这一生产销售环节中,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都不可或缺。
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通用汽车每年在中国销售约300万辆汽车,占其全球销量的36%。如果通用撤离中国市场,中国消费者仍可选择德系车或国产车,而通用则可能无法维持其供应美国国内市场的生产能力。类似的情况还存在于消费电子、航空航天和医疗设备等领域。美国试图通过脱钩来制约中国,但这种做法不可行。2024年的数据显示,美国芯片产业有60%的市场需求来自中国。如果供应链断裂,美国企业的高昂折旧成本将无人分担,研发投入难以维系,最终影响整个行业的竞争力。多家咨询公司和专家指出,对华脱钩将使美国芯片产业在两年内陷入衰退,中国反而可能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