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亿国企惊爆财务造假,董秘辩称虚增,ESG-V评级却说不
近期,证监会针对财务造假的处罚力度加深,这一举措触及了资本市场深水区,打破了部分股民对国资背景企业免于此类问题的传统观念。5月17日,大型地方国企中泰化学因2022年虚增收入42.48亿元及控股股东资金占用77.18亿元的问题,遭到新疆证监局的行政处罚,公司被实施ST处理。这一事件不仅震撼了市场,也让人们意识到即使是国资企业,在当前严格的市场监管环境下也难以成为特例。
中泰化学作为行业内的百亿规模龙头,其背后的控股股东中泰集团具有地方国企背景。尽管如此,该公司的违规行为依然被严厉处罚,凸显了监管层对所有市场参与者一视同仁的态度。这种类似刮骨疗伤的资本市场改革,短期虽可能导致市场波动加剧,长远看有利于构建更健康的市场环境,保护投资者利益。
中泰化学的财务造假消息令众多投资者措手不及,尤其是持有其股票的11万散户,以及包括北向资金、险资、公募基金在内的大量机构投资者。这些机构中不乏位列公司前十大股东者,连知名个人投资者也深受其害,面临资产大幅缩水的困境。事实上,从ESG-V评级早先的评估中,已可窥见中泰化学在社会责任、公司治理等方面的不佳表现,这与后来揭露的违规行为相符,显示出ESG评级在预警企业风险方面的参考价值。
进一步调查发现,中泰化学不仅在年度报告中存在大量财务数据虚假记载,还隐瞒了控股股东的非经营性资金占用情况,涉及金额巨大。这些行为不仅违反了信息披露规定,还直接影响了其在债券市场的融资活动。回顾过去,类似警示信号早在几年前就由济安金信等机构发出,反映出公司在财务管理和内部治理上长期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