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超过10个省市的政务微信公众号和微博账号宣布停止更新或注销,这一变动影响范围广泛,涵盖从省级到村级的多个行政层级。这波停更潮一方面反映了相关政策调整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可能暴露了许多部门在维持这类平台运营上的经济压力。
以往,部分地方政府拥有较为充裕的资金来源,包括土地出让和城市基础设施融资等,导致在某些项目上的开支缺乏节制,特别是当政绩观念偏差时,资源浪费现象尤为突出。例如,巨额投资的仿古建筑空置、废弃火车站,以及昔日壮观的办公场所,都是显而易见的浪费案例。政务新媒体账号则是另一种形式的投入,初衷多为促进政务公开和服务民众,不少部门为此每年斥资数十万委托第三方运营,或自行组建专业团队管理。
当前,随着债务控制和土地收入减少,地方财政面临紧缩,维持基本民生、工资支付和日常运转成为首要任务,每一笔开销都需精打细算。在此情境下,回望那些成本高昂的政务账号,其实际效用和受众关注度便成了疑问。类似这种资金运用不当的情况可能还普遍存在,财政紧张正迫使各地重新审视并削减非必要支出,部分政府已开始排查形式主义项目,旨在减少浪费,因为现实压力要求必须做出改变。
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在于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财政绩效评估系统,并确保该系统能对支出决策产生实质性约束。虽然我国财政绩效管理已取得一定进展,多数支出均有绩效评估流程,但在实践中,绩效考核往往流于表面,预算执行与绩效评估脱节,缺乏真正的绩效导向。财政宽裕时期,部门常急于消耗预算,而非追求支出效率,这无疑加大了绩效管理难度。如今财政压力增大,反倒是推动绩效管理体系完善和实施的良好时机。
近年来,高层会议频繁强调财政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多地也积极响应,推出更为严谨细致的管理制度。“逆境激发潜力”,财政紧张的局面也许正是建立健全绩效管理体系的最佳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