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芋汐再次遭遇网络暴力。相较于去年因“黑衣人事件”引起的争议尚有捕风捉影之嫌,此次网暴理由显得无稽之谈。在跳水世界杯西安站,陈芋汐与全红婵夺得女子双人十米台桂冠后,两人以流利的英文接受外媒采访,展现了自信的学霸风采。然而,某些网友竟借此指责陈芋汐“崇洋媚外”,质问其为何不使用中文。
面对如此指责,难以置评。试图向缺乏逻辑思维的人讲道理,往往徒劳无功。令人忧虑的是,类似网暴事件不仅发生在陈芋汐身上,且呈加剧趋势,影响着众多运动员。
运动员作为公众人物,确需履行社会责任并发挥正面示范作用,但这种责任不应被过度解读,更不可无限放大。在审视此类现象时,我们应自问:我们期待的运动员是什么样的?是理想的完美形象,还是真实、有血有肉的个体?
回顾过去,游泳世界杯中,张雨霏夺冠后用英文受访,当时赢得一片赞誉,称其开朗大方。同样情况为何在陈芋汐身上却引发“崇洋媚外”的质疑?在蒙特利尔站事件后,针对陈芋汐的污名化愈演愈烈,甚至波及家人和教练,迫使她清空社交媒体。类似遭遇,朱婷亦感同身受。自东京奥运会离队后,朱婷持续遭受网暴,无论是参加朋友生日,还是赴港治疗手腕,均成为攻击靶子。近期,朱婷在回归声明中强调网暴对其造成的心理创伤,幸得郎平指导长期的心理建设,才逐渐走出阴影。然而,郎平本人也曾饱受非议,执教美国女排时被批“不爱国”,东京奥运会失利后更是被指责只重利益、忽视训练。细想之下,陈芋汐与朱婷的遭遇或许不足为奇。
澳门乒乓球世界杯女单决赛中,王曼昱与孙颖莎上演巅峰对决,赛后两人筋疲力尽。即便如此,仍有人挑剔二人面色黝黑,揣测队内矛盾。类似情况层出不穷:樊振东观看泰勒·斯威夫特演唱会遭批,赵丽娜直播募捐被造谣,王璐瑶淘汰后晒自拍被斥责,就连杨倩摘得东京奥运会首金后,因佩戴小黄鸭发饰、做美甲,被指不尊重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