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昨天接受京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车补不宜超过当地最低工资水平。他认为,国企应成为我国车改的下一个重点。
京华时报记者赵鹏胡笑红
■国企公车改革
五粮液公车两天卖1418万
1月11日起,五粮液集团进行公车拍卖,两天内来自广东、上海、云南、西藏、重庆、成都等地的竞买人参加了竞拍,拍卖所得达1418万元。
11日早上8点,就有800多竞买者在五粮液集团多功能厅门口排起长队。拍卖公司负责人介绍,11日拍卖车辆88台,流拍4台,成交总额789.5万元。其中,24号拍品丰田塞纳商务车以53万元成交。昨天成交价格最高的是173号丰田霸道(2007年启用),起拍价8.4万,最终成交价27.4万。
据当地媒体报道,在11日的拍卖会上,一辆大众捷达以11万元成交。而这款车型目前市场价也就在10.6万左右。“这车行驶里程才1600公里,2013年5月才开始用,加上内饰等,还挺划算的。”购车人说。
拍卖将于14日结束,目前还有160余辆车待拍。根据目录,悍马、奥迪等高管热门车辆将“压轴”出场。
据悉,五粮液集团公司车改在四川国企中尚属首例。五粮液集团公务车改革将分两次完成,公务车拍卖只是第一步,公司拟在2月完成公车改革。“此次公车拍卖不仅有利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使国有资产得到回收,还能每年为公司节省开支1500多万元。”五粮液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拍卖之外,更受瞩目的就是车补部分了。车改后,该集团将保留生产必需用车、生活用车、特种车和少量接待用车,合计约200辆左右。中层以上干部公务用车全部取消,每月或将享受800元至2500元不等的车补。
国企普遍车改将省大笔资金
五粮液集团的车改,虽暴露出此前超标用车等问题,但竹立家认为,这给国企车改带了一个好头,各界应更关注此事积极意义,而不要过于追溯既往的责任。
他介绍,包括国企和事业单位,其实更是我国车改的重点领域。他估计,我国国企和事业单位的公车保有量应该高于机关行政单位。如果国企和事业单位全面推行车改,大幅削减公务车,那总量将相当惊人,节约的资金更是难以估量。因此,国企应成为我国车改的下一个重点。
■机关公车改革
新余拍卖公车发交通补贴
11日,江西新余市市直涉改单位公务用车四场拍卖会全部结束。参加竞拍的近500辆公车中有464辆易主,总成交额达2689.25万元,较评估价溢价20.21%。
此次拍卖会从1月5日开始,在11日举行的第四场拍卖会上,大部分车龄在七八年左右的139辆公车成功拍出133辆,成交价721.8万元。
此次公车拍卖源于新余市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此次涉改单位包括市级党政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事业单位、民主党派、群众团体等,涉改公车达700辆,其中近500辆公务车向社会公开拍卖,拍卖款项上缴国库。
减少公车同时增加了多少补贴?新余市车改办常务副主任龙生仁介绍,车改后工作人员交通补贴分两部分划拨:一是个人公务交通补贴标准,共9档,每人每月300元—2500元不等;二是单位公共交通经费,按照该单位个人公务交通补贴标准总和的10%—15%划拨。新余市常务副市长胡高平介绍,补贴标准结合了当地实际情况,比如在补贴上比沿海地区稍偏低一点。
车改案例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明确坚持社会化、市场化方向改革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公务用车实物配给方式,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普通公务出行实行社会化提供,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不得以车改补贴的名义变相发放福利。各地有何举措,以前又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1 贴标识亮明公车身份
方式:公车贴统一标识,表明公车身份供社会监督。
案例:从今年开始,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实行公务用车开始“实名”上路,138辆公车车身全部粘贴“公务用车”标识,并附上举报电话,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南宁还组织市属媒体对公车违法现象开展重点曝光,并发起随手拍公务车违法违规活动,受到网友力挺。
2 GPS全程监控公车行踪
方式:严格管理,明确配车级别和用途以及使用时间。
案例:2011年,广州利用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身份识别技术等科技手段对公务用车全程监控。2013年,岳阳市给4000多辆公务用车安装卫星监控系统,让群众监督。
3 取消公车给交通补贴
方式:取消公车,按职级给予交通补贴。
案例:2009年5月,杭州在市直机关启动公车改革,市厅局级以下干部一律取消公车,改为发放交通补贴。车补分9个档次,只能用于与公务交通有关的支出,不能取现,也不能在商场、超市消费。
4 设机构统一调度
方式:取消各部门公车,建立相关公车管理机构统一调用,经费定额包干,额度逐年调整,不入个人腰包。
案例:2010年,昆明规定由各区财政局统一制作单位实名制公车专用卡,由区财政按季度将定额包干经费核发到卡上,各单位根据实有人数核至各科室,而不发放到个人手上,主要用于私车公用时在指定地点维修、加油,购买公交IC卡,租用区机关公务交通车和其他社会车辆的费用支出。超支不补。
□专家观点
贴公车标识最利于社会监督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国家有关部门曾提议推行公务用车统一标识、GPS定位等制度,接受社会监督。但他个人认为,只有张贴“公务用车”标识或将公车喷涂为特殊颜色图案,才是最有利于社会监督的方式,监督效果才能更加显著。反之,如果仅是对公务用车进行GPS定位,或只对公务车号码进行公布,这样的方式让公众仍无法有效识别公务车,公众也不可能记住大量公务车的号码。这类监督方式,仍可能只是局限在有关部门内部进行监督,甚至不排除有关部门可能只是对违规者内部处理,警告了事,无法实现公众最大范围内严格监督的目的。而且如果给全国所有公务车配上GPS,又是一大笔高昂的支出。
同时竹立家认为,一些地区推出的随手拍公务车违法违规活动是种有效的监督方式,应该加以推广。
取消部分公车不应推广车补
目前一些地区和单位进行公务车改革时,在取消部分公车后,也对相关人员给予了事实上的车补。竹立家对此表示反对,认为不应推广这种模式。他认为,我国职务工资之所以根据行政级别不同而高低有别,像局级工资高于处级,处级工资又高于科级,就是考虑到职务越高,承担的职责越多,职务支出也相对更多。应该说,我国工资制度设计已经考虑了有关因素。再加上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在差旅费、会议费、培训费等很多方面,都已经有了单独支出和报销的规定,因此从公务车改革的长远目标来看,不应该再设立单独的车补。
目前国内不少地区和单位都已经存在车补,全部叫停恐怕难度颇大,竹立家建议,应下调目前的车补标准。他介绍,目前一些地区和单位的实际车补上限都达到了每月2500元。对比来看,北京市的最低工资标准在全国属于较高水平,也只有每月1400元。这种较高的车补上限,无疑更要高于当地相关劳动者的最低工资标准,这种情况于情于理都不合适。为此竹立家提出,今后有关部门和单位在制定车补标准时,不宜超过当地最低工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