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央行14日公布了2024年全年的金融数据成绩单:各项贷款增加18.09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2.26万亿元。到2024年末,广义货币(M2)余额达到313.53万亿元,同比增长7.3%;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55.68万亿元,同比增长7.6%;社会融资规模存量408.34万亿元,同比增长8.0%。
从整体数据来看,中国金融数据总体平稳,保持了较强的实体经济支持力度。2024年12月新增贷款接近1万亿元,处于较高水平。这表明9月份以来一揽子增量金融政策效果逐步显现,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出现回暖迹象。地方化债和不良贷款核减对金融数据影响较大,如果还原这些因素,去年12月贷款增速超过8%,银行信贷支持力度明显大于往年。市场机构估算,这两项因素对贷款增长的影响可能超过1.5万亿元。其中,全国地方债务化解共减少贷款1.2万亿元,专项债置换减少贷款1.1万亿元。此外,年末不少银行密集处置不良贷款,导致当月贷款存量减少,影响金融总量数据的同比增速。据估计,去年12月全国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处置不良资产规模可能超过3000亿元。
12月份新发放企业贷款(本外币)加权平均利率约为3.43%,比上年同期低约36个基点;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本外币)利率约为3.11%,比上年同期低约88个基点,均处于历史低位。中国央行副行长宣昌能表示,近年来政策利率引导效果进一步显现,去年政策利率累计降低了0.3个百分点,带动贷款利率更大幅度下降。未来将综合施策拓展利率政策空间,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
2024年12月M2增速较上月回升0.2个百分点,人民币存款余额增速较上月下降0.6个百分点至6.3%。这一增一减的表现主要受春节假期错位、财政支出提速以及非银机构调整资产配置三方面因素影响。春节假期提前使得居民取现需求提前,对12月存款增速产生下拉作用。财政支出在年末集中拨付,不计入M2的财政存款大幅减少,释放出的资金进入实体部门转为企业存款,带动M2增速回升。非银同业活期存款利率下降,套利空间收窄,货币市场基金等非银机构将部分同业存款资金向其他资产形式转化,下拉存款增速。
2025年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对实体经济较大的支持力度,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稳住预期、提振信心。未来央行的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将与宏观调控思路转变保持一致,更多支持促消费、惠民生。中国央行行长潘功胜表示,要积极推动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型,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可持续性。宏观经济政策将从过去更多偏向投资转向消费与投资并重,并更加重视消费。政府将从提高居民收入、扩大消费补贴支持、创新消费供给、完善社会保障等方面发力,有效扩大消费,更好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作用,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