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景杰生物决定停止其在创业板的IPO进程,向交易所提交了撤单申请。这家公司在去年1月就已经通过了审核,但后续并未推进注册流程,导致IPO进程长时间停滞,最终在等待近一年九个月后宣布此次上市尝试失败。
据统计,今年至今,已完成过会却最终终止IPO的企业数量显著上升,总数达到了45家,与去年全年相比增长了2.5倍。业绩下滑是这些企业IPO受挫的一个主要原因。深圳大象投资顾问的首席咨询专家谭格非指出,在IPO审核标准愈发严格的情况下,更多企业在多次问询后选择放弃,这给排队中的企业敲响警钟:必须确保自身条件成熟,不可心存侥幸试图“带病”申报,扎实的内功才是立足资本市场的关键。
景杰生物的IPO申请于2022年6月被深交所接受,同年7月进入问询阶段,由中信证券担任保荐机构。经过两轮问询后,于2023年1月成功过会,上市委会议主要关注点在于其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毛利率及其合理性。然而,尽管顺利过会,景杰生物却并未继续提交注册申请,最终选择撤回。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类似景杰生物这样过会后终止IPO的情况大幅增多,与过去仅有少数企业做出同样选择形成鲜明对比。在这些终止IPO的企业中,排队时间最长的达到了1463天,而最短的则约为11个月。从地域和行业分布看,江苏、广东、浙江等地终止企业较多,集中在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制造以及专用设备制造等行业。中信证券是涉及撤单项目最多的保荐机构。
业绩下滑成为这些企业撤单的主要原因之一,不少企业在回复问询时透露了收入减少、毛利率下降的问题。此外,“A拆A”热潮也有所降温,部分已过会的企业主动撤销了IPO申请。谭格非强调,即使过会,企业也不能放松,因为在注册环节依然存在挑战,保证信息披露的质量是企业始终应重视的核心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