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飞出新图景
低空经济:新赛道上的翱翔与挑战
低空经济正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一股不容忽视的新势力。从微小如蜂鸟的消费级无人机到充满未来感的飞行汽车,这一领域不仅在南海边用无人机速递海鲜,还在黄山脚替代人力运送新鲜茶叶,为各行各业注入创新活力并带来显著经济效益。然而,要让这股新兴力量健康、持续地发展,避免盲目跟风,确保其不仅仅是概念上的“低空”,而是能真正促进经济的增长,就需要在实践中加强统筹引导,走适合本土化、分类发展的道路。
天津生态城的城市大脑运营中心,无人机依据指令执行各类巡检任务,超过280条固定航线让无人机成为城市管理的有力助手。中国民航大学专家覃睿指出,低空经济已广泛应用于巡检、农业、应急救援等多个领域,同时也为文旅表演、观光旅游等增添了新的色彩。顺丰、美团等企业更是探索无人机物流配送,让无人机送货上门成为现实。小鹏汇天的飞行汽车“旅航者X2”成功完成城市低空飞行,预示着科幻走进生活已不远。据预测,中国低空经济规模到2030年或将达到2万亿元,产业链雏形已现。
尽管前景广阔,低空经济作为“慢热型”产业,仍面临诸多冷思考。行业需平衡市场需求与空域管理,依赖政策支持和技术进步,确保安全底线。当前,产业需解决链条不完整、空域管理复杂、应用场景不足及安全保障系统不健全等问题。部分地区出现了无序竞争、资源浪费的现象,亟需合理规划与引导。
政策法规的完善正为低空经济规范化发展奠定基础,《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的实施标志无人机产业步入法治轨道。专家强调,低空经济的发展需结合地方特色,既有地区应深化市场拓展,后发地区则需找准定位,差异化发展。未来,逐步开放低空空域,建立健全空中交通管理规范,以及培养跨领域的专业人才,将是低空经济能否飞得更高、更远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