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十月份的会议中,审议了关于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草案。这项改革的背后,主要是为了应对我国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十四五”规划及党的二十大报告均强调了这一改革方向,将其视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之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议》也提及,将遵循自愿和弹性的原则,稳妥推进延迟退休年龄的改革。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的关博副主任指出,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我国的基本国情,面对这一现状,需要通过释放劳动力资源潜力,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随着人均寿命延长、健康水平提升以及生产力条件改善,人们的工作与生活模式已发生显著变化,为政策调整创造了条件。
目前,我国正步入人口老龄化的中度阶段,预计到2035年左右,老年人口比例将进一步上升,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这一转变部分归因于人口预期寿命的大幅增长,如2023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达到78.6岁,加之健康预期寿命的同步提升,为延迟退休提供了可行性。同时,科技进步和经济结构转型减少了对重体力劳动的依赖,知识型和技能型工作成为主流,为延长职业生涯提供了空间。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赵忠强调,随着预期寿命的增加,人们有能力继续参与经济活动的时间也随之延长。通过制度改革,能够有效扩大劳动力规模,对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现行的法定退休年龄制度自上世纪50年代确立以来鲜有重大调整,已与当下的社会人口结构和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因此改革显得尤为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