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脑,全称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一种由脑膜炎奈瑟菌引发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归类于乙类传染病范畴。这种疾病在冬春季节尤为频发,但全年均有可能出现零散病例。脑膜炎奈瑟菌依据其荚膜多糖抗原差异,可细分至A、B、C、Y、W135等12个血清群,各血清群之间缺乏持久的交叉免疫力。
流脑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在咳嗽、打喷嚏过程中传播,因病菌在外界存活能力较弱,间接传播较为罕见。然而,亲密接触如共寝、拥抱、亲吻或母乳喂养等行为,可能增加2岁以下幼儿感染的风险。
大多数人感染流脑后并无明显症状,仅少数会出现上呼吸道感染或皮肤黏膜出血迹象,而典型病患约占全部感染者的1%。初期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包括低烧和咽喉疼痛,但很快会进展为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以及皮肤出现瘀点或瘀斑。病情严重时,可引发败血症休克、脑损伤,表现为循环系统衰竭、血压骤降、意识模糊乃至生命危险。
预防流脑的关键措施是接种疫苗,这已被证实能显著降低发病率。除疫苗外,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遮挡口鼻,以及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增强身体抵抗力同样重要。另外,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拥挤场所,特别是通风不良的地方,也是有效的预防手段。与患者密切接触者,遵循医嘱采取预防性用药也是必要的。
目前,我国提供免费的A群流脑多糖疫苗和A群C群流脑多糖疫苗作为基础免疫规划。此外,还有多种非免疫规划疫苗,如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等,供公众自选接种。疫苗接种前,应了解并确认自身是否符合接种条件,避免因过敏史或特定健康状况而不宜接种的情况。
对于计划前往流脑流行区域旅行、留学或工作的人群,接种相应流脑疫苗是推荐的预防措施,某些国家和地区甚至将其作为入境要求。因此,在出行前完成必要的疫苗接种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