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芳,一个25岁的浙江毕业生,毕业两年却依旧背负着大学时期开始累积的网贷负担。她的初衷简单,为了追求与同龄人相似的生活品质,购买衣物、化妆品及旅行,她在多个网贷平台上借取资金,却未料到这成为了她难以摆脱的财务泥潭。随着还款日的到来和经济能力的局限,林芳不得不通过新的借贷来填补旧债,债务如同滚雪球般越积越多。她生活在持续的焦虑中,害怕家人的知晓,更恐惧频繁的催债电话,生活的重压使她夜不能寐。
林芳并非个例。数据显示,中国年轻群体中信贷产品渗透率高达86.6%,约44.5%的年轻人身负贷款,预支消费已成为普遍现象。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促成了众多网贷平台的诞生,它们以其便捷、快速的特性吸引了大量用户,却也因复杂的借贷机制、隐私泄露及极端的催收方式,让许多像林芳这样的年轻人陷入困境。
让年轻人“困”在网贷里的,不止因为自身没有清醒、理性的判断,还有网贷平台的各种套路。
对于初入社会、还没有稳定收入与存款的年轻人来说,逾期危机往往一触即发。危机之下,一些还不起网贷的年轻人往往会选择以贷养贷,结果越陷越深,个人信息也不再是隐私,最后可能遭遇暴力催收。
江睿回忆,起初,她还能按时还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债务逐渐增加,为了填补漏洞,江睿开始不断申请新的贷款,短短一年时间便先后在9个网贷平台借款,“拆东墙,补西墙”,原本8000元的债务变成了8万余元,陷入了恶性循环。“有一段时间,好像所有平台都知道我很需要钱,会有不同的平台打电话给我推销贷款产品。我就安慰自己,先不想了,能还一个月是一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