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教育部发文强调,需改变仅以高考成绩来评判学生和高校的传统做法,明确禁止宣传诸如“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及“高分考生”等概念。尽管如此,此类现象仍难禁绝。部分中学通过间接方式公布升学率数据,显示其高考成果,同时,一些媒体也积极参与高分考生的炒作。例如,网络热搜中频繁出现高分话题,包括班级高分密集、高分考生引发的社区庆祝、家长对高分子女的高额奖励,以及高分同桌的佳话等。
高分成绩无疑是学生个人努力、学校教育及家庭支持共同作用的结果,值得庆贺。然而,过度聚焦高分现象可能导致焦虑情绪蔓延,并不利于正确的价值导向。毕竟,高分考生仅占少数,以浙江省为例,虽然今年有超过5.4万名考生得分超过600分,但这仅占总考生数的13%;湖南省的比例更低,仅2.2%的考生达到这一分数段。这种高分炒作无意间向其他考生施压,错误地暗示高分等于未来成功和幸福,忽视了多样化的成才路径。
此外,这种风气还可能将压力前置至初中乃至更早的学习阶段,加剧学生的课业负担,与当前减轻学生负担的政策导向相悖。实际上,高考分数并不能完全决定一个人的未来成就。众多成功人士的起点各异,包括不少毕业于技校或高职的大国工匠,他们在各自领域内展现出非凡才能,如航天科工的特级技师叶辉和兵器企业的高级铣工唐银波,他们的专业技能达到了极高水平,证明了技能教育同样能够孕育卓越人才。
因此,在关于高考的报道中,应当谨慎处理高分信息,防止社会焦虑的无谓增加。家长和学生也应保持理性,全面理解高分背后的复杂性,避免片面认知。更重要的是,我们应当鼓励学生发掘并培养多方面的能力,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以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