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与水稻两大主粮育种的中部担当
小麦育种专家茹振钢在河南科技学院的试验田迎来丰收,他研发的小麦新品每亩产量超过1600斤,与40年前初涉育种时的850斤相比,进步显著。茹振钢回忆,早期育种依靠传统方法,过程繁琐而漫长,如今借助现代化技术和设备,如人工气候室能实现小麦一年五熟,分子标记及功能基因集成技术则加速了育种进程,使之更为精准。小麦与水稻两大主粮育种的中部担当.
茹振钢及其团队数十年来辛勤耕耘,培育出包括“矮抗58”、“百农4199”、“百农5819”等多个小麦品种,“矮抗58”尤为知名,曾广泛种植于黄淮地区,对提升粮食安全贡献巨大。种子作为农业的关键要素,对于保障国家粮食自给自足至关重要。河南,作为中国最大的小麦产区,其小麦育种水平亦处在全国领先地位,中原农谷的建立更是汇聚了众多高级别的育种研究机构和资源,持续推动种质创新和成果转化。
中部地区,作为我国粮食生产的重镇,承担着约三分之一的粮食产出任务。湖南,作为另一大种业省份,水稻种植面积全国首屈一指,正致力于构建世界级的“种谷”。岳麓山实验室的设立,旨在集合湖南及周边地区的科研力量,目标直指国际领先的种业科研中心,以科技创新引领种业发展。
在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自主研发的液相育种芯片等高科技手段,不仅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还极大地提升了育种效率与精准度。一系列突破性成果,如镉低积累水稻品种“西子3号”及高产杂交水稻“粒两优8022”,正是这些技术创新的直接体现。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也在超级杂交稻及制种技术上取得重要进展,不仅提高了产量,还有效降低了农民的生产成本,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