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高考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其中一位特别的考生梁实,再次吸引了媒体的目光。这是他第28次参加高考。在完成首日的语文科目后,梁实走出成都金牛区考场,面对镜头,他苦笑表示:“每年语文感觉不难,却从未得到过高分。”此番言论迅速在网络上引发了热议。
梁实,1967年出生于四川眉山,他的梦想是考入四川大学。自1983年起,他已经历了27次高考的洗礼,每次都未能如愿。尽管去年仅以34分之差与二本线失之交臂,远远低于一本线,梁实每年在失利后虽有放弃的念头,但每当报考季节来临,他又坚信这是最后一次证明自己的机会。
梁实对高考的坚持源自何处?他自己也数不清被问过多少次。在他看来,八九十年代的大学生象征着知识与荣誉,更是优质就业的通行证。他希望通过高考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反驳那些认为他只是“玩票”的声音。网络上,梁实被冠以各种称号,如“高考最牛钉子户”、“中华第一考王”。
与梁实相似,来自广西防城港的唐尚珺也是高考战场上的另一名“钉子户”。现年36岁的他,已经参加了15次高考,不同于梁实,唐尚珺多次达到一二本分数线,甚至被名牌大学录取,但他都放弃了,因为他心中只有清华梦。今年是他第16次冲击高考,成为复读次数最多的人之一。
梁实和唐尚珺,这两位“高考钉子户”的故事,每年高考季都会成为媒体追逐的焦点,如同季节更迭般准时。今年,梁实的名字更是频繁出现在各大平台热搜上,备受瞩目。
尽管从政策角度,任何年龄的人都有权参加高考,社会也逐渐展现出对多元选择的包容,但对于“高考钉子户”的社会评价却趋于负面,批评声浪渐起。有人指责他们占用教育资源,动机不纯,甚至认为他们是在制造话题博取关注,或指出这种过度偏执的态度不利于个人发展及家庭和谐,同时也挤占了公共资源。
鉴于这些合理的担忧,有观点提出应减少对“高考钉子户”的关注。试想,若没有了媒体的持续聚焦,他们是否还会如此坚持?在尊重每个人追求梦想权利的同时,社会也倡导面对现实、接受平凡的勇气。对于“高考钉子户”的现象,或许到了该适度调整关注点,引导社会资源合理分配的时候了。让一年一度的高考回归常态,不再过度聚焦这些特殊的个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