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大选在1日完成了为期六周、分七个阶段的投票过程,计票结果预期于4日揭晓。根据《印度快报》与《今日印度》等多家媒体的报道,多数出口民调预测,由总理莫迪领导的印度人民党和其执政联盟——全国民主联盟将取得胜利,有望在人民院(议会下院)的543个席位中获得显著多数。莫迪本人通过社交媒体表达了对开启第三个总理任期的信心,声称选民以破纪录的数量再次选择了全国民主联盟政府。
与此同时,反对派力量,包括以印度国民大会党(国大党)为中心的印度国家发展包容性联盟,也在新德里召开会议后表示,他们相信能赢得人民院的多数席位。国大党方面质疑出口民调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将其视为心理战术的一部分,并准备迎接现任总理莫迪的卸任。
此次大选吸引了全球目光,特别是西方媒体的密切关注。有分析指出,竞选活动中,反对党阵营不仅批评莫迪推行印度教民族主义政策,还试图利用民众对当前经济状况的不满情绪来争取支持。虽然印度在莫迪领导下经济增长显著,但这并未广泛惠及大众,大部分选民仍面临高失业率、高昂生活成本及社会不平等问题。
随着竞选深入,莫迪的策略也有所调整。初期他强调政府十年来的经济成就,但后期则更多地攻击国大党,指控其偏袒穆斯林群体,并在演讲中发表针对性言论,加剧了社会分裂。分析人士指出,莫迪的这些举动意在吸引印度教选民,同时也加深了国家内部的两极分化。支持者赞扬他强化了印度的国家实力,而批评者则认为他模糊了宗教与国家的界限,损害了印度的国际民主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