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尖子生”巨型稻的成长史
水稻能够长到与高粱媲美的高度,稻穗的长度堪比扫帚,袁隆平先生梦想中的“禾下乘凉”场景正逐步成为现实。当前正值巨型稻培育的重要阶段,每一粒种子的旅程都充满了奇迹,从精心挑选与培育,到成熟收获,最终端上餐桌,这背后的故事令人着迷。
水稻“尖子生”巨型稻的成长史。
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科学院的水稻育种团队成功培育出超高产且品质优良的巨型稻,这一成果完全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的新种质材料。自2017年在湖南长沙首次培育成功后,巨型稻已成功种植于福建的多个地区,如建阳、闽清和大田等。以此为契机,一种结合“水稻+N”的生态立体种养模式被广泛探索,为食物供应系统的多样性增添了新的活力。
以南平市建阳区松柏村为例,2023年11月,约44亩的巨型水稻田迎来了大丰收,亩产量达到了800至1000公斤,同时稻田内还混养了稻花鱼、田螺和泥鳅等,实现了农作物与水产品双重收益的“禾下经济”。而今,建阳地区的巨型稻耕种工作正热烈展开,伴随着育秧、插秧及放养活动的进行,一个崭新的立体种养循环又开始了,乡村因“稻香”而焕发新生机。
福建在大食物观的指导下,通过种植巨型稻所作的尝试,为建立更加多元化的食物供给系统提供了创新路径,描绘出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