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美关系经历了起伏,这对两国间的金融合作,特别是美国国债的持有情况带来了波动。美国财政部的最新记录显示,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的美国国债海外持有国,其持有量已降至15年来的最低点,3月份再次减持76亿美元,总量减至7674亿美元。中国减持美债的行为背后,有多重复杂因素:
首先是中美政治关系的变化。拜登上台后,美国对华施压加剧,导致中国逐步减少美债持有。2022年内,中国减持规模达到1732亿美元,占其持有总量的17%,过去十年的总体减持比例甚至高达43%。
其次是美国经济政策的影响。美联储连续加息使得美债吸引力下降,即便鲍威尔暗示2024年暂停加息,市场对美债的热情并未因此回暖。
再者,乌克兰危机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美国与G7国家冻结俄罗斯海外资产的做法,引发了全球对美债安全性的担忧,多国加快抛售美债,以避免成为类似金融制裁的目标。
面对这一系列情况,中国在减持美债的同时,增加了黄金储备,旨在实现资产配置的多样化并应对全球经济不确定性。过去两年内,中国央行连续17个月增加黄金持有,总量增加了314吨,反映了对国际黄金市场走势的信心及对传统避险资产的需求。
然而,中国这一策略在美国看来似乎不够“友好”。考虑到美国债务总额已逼近35万亿美元,且增长速度惊人,美国期望中国能如以往般大举购入美债,助力其缓解经济压力。但与此同时,美国并未调整其对华策略,继续采取对抗措施,如近期宣布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而美财长耶伦虽呼吁中国保持“克制”,这种既求援又施压的行为显然不合逻辑。
中国虽惯于以德报怨,但面对美国的双重标准和持续压力,是否伸出援手成为一个复杂考量的问题。在全球经济相互依存的当下,寻找建设性的合作路径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