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发现银河系巨大磁环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于5月14日公布了一项重要研究成果:该台的徐钧博士与韩金林研究员通过深入分析,揭示了银河系晕中隐藏着一个巨大的磁环结构。这个磁环自银河系中心向外延伸,跨度从6000光年至5万光年,覆盖范围广阔,其中太阳位于大约3万光年的位置上。
这项研究标志着在理解银河系磁场特性的道路上迈出了里程碑式的一步,并已刊载于《天体物理学报》。论文强调,宇宙磁场的起源及演变至今仍是天文学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而包括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在内的多个国际大型项目正致力于提升偏振测量技术,以期在此领域取得突破。
韩金林研究员在过去三十年间,专注于银河系磁场的研究,利用对脉冲星和河外射电源的法拉第旋转效应的观测,描绘出银盘内大尺度磁场的结构特征。他发现这些磁场沿旋臂分布,并在旋臂间发生反转。在银晕区域,韩金林早年确认了法拉第效应的反对称分布,暗示银晕中存在方向相反的磁场环,此发现已被国际天文界广泛认可。
然而,银晕磁环的具体尺寸与强度长久以来难以测定。本次研究中,团队采取了一个创新策略,即利用邻近太阳的脉冲星数据校正河外射电源的法拉第效应测量值,从而揭示了整个银晕的法拉第旋转效应分布。徐钧借助包括“中国天眼”FAST在内的设备,收集并分析了大量数据,最终确认了磁环结构遍布整个天空,从银心至其相反方向延展。
韩金林表示,这一发现验证了他多年前的设想,经过长时间的数据积累,终于得以实现。研究揭示了太阳附近的星际介质实际上是大磁环结构的一部分,其特性与整个磁环相呼应,但由于其深入银盘内部,因此效应更为显著。
总体而言,这一成果不仅深化了人类对银河系磁场结构的认知,也为宇宙线粒子传播、星系气体动力学以及宇宙磁场演化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