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霸凌现象引发关注,不少曾沉默的学生逐渐鼓起勇气向家长寻求帮助。家长们应对方式各异:有的坚持依法维权,有的选择以牙还牙,还有的主张以德报怨。然而,究竟哪种处理方式更为适宜?
霸凌行为往往逐步升级,初期通常表现为试探性挑衅,旨在探查受害者及其家庭的承受底线。如能及时反击或家长积极介入,往往能在霸凌萌芽阶段将其遏制;反之,一旦家长疏忽或心软,很可能给予霸凌者进一步施暴的空间。
贵阳一名12岁女初中生遭遇男同学言语欺凌及物品损坏。得知此事的母亲首先询问女儿是否与对方有过冲突,确认并无过错后,她建议女儿以分享零食为由,邀请该男生面谈。女儿虽心存疑惑与抵触,最终在母亲鼓励下照办。
面对欺凌女儿的男生,这位母亲并未厉声训斥,反而出乎意料地夸赞男生有男子气概,声称女儿在校受欺时皆得其仗义相助,故以香蕉和蛋黄派表达谢意。男生对此反应错愕,既困惑于是否遭到讽刺,又接受了零食并承诺日后关照女生,试图解释先前行为,但被其他同学打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