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已成为我国严重威胁男性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新增前列腺癌病例约13.4万例,死亡病例约为4.75万。鉴于其为老年高发肿瘤,伴随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预计前列腺癌疾病负担将持续上升。
第30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以“综合施策科学防癌”为主题。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前列腺肿瘤病区主任李永红教授强调,提升公众与患者对前列腺癌的认知,强化早诊早治和规范治疗观念,对综合、科学防癌至关重要。面对前列腺癌这场持久战,患者、家属及医生需携手合作,坚持科学规范的诊治,以有效应对疾病威胁并改善患者预后。
尽管近年来科普工作增强了公众对前列腺癌的认识,但诸如“前列腺癌仅是六七十岁老人关注的问题”、“无排尿异常无需担忧前列腺癌”等认知误区仍广泛存在,阻碍了疾病的早期发现与及时治疗。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医务部副主任、泌尿外科主任医师王勇教授指出,前列腺癌早期通常症状轻微或无明显症状,易被忽视,待出现排尿困难、血尿、骨痛等症状时,往往已发展至晚期。因此,前列腺癌筛查在早诊早治中扮演关键角色。
前列腺癌筛查人群的选择及其发病风险考量中,年龄是一个重要因素。依据诊疗指南,建议年龄≥50岁的男性定期进行前列腺癌筛查。若有家族史,则筛查年龄降至≥45岁;携带BRCA2基因突变者,筛查年龄进一步提前至≥40岁,以实现早期发现。
诊断前列腺癌后,患者与家属中存在若干常见认识误区,影响正确治疗。
误区一:不顾个体病情,一味追求根治手术,认为手术即可彻底治愈。李永红教授解释,前列腺癌治疗手段多样,包括手术、药物治疗、放疗及局部消融等,根治手术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选择何种治疗方式应基于患者病情及健康状况,由专科医生综合判断。
误区二:面对前列腺癌转移,认为治疗效果差、生存期短,从而丧失治疗信心甚至放弃治疗。王勇教授强调,尽管转移性前列腺癌治疗效果不如未转移患者,但创新药物的应用已显著改善其预后。患者应正视疾病,坚定信心,规范治疗仍有望实现长期生存并改善生活质量。
误区三:轻视长期随访与后续治疗,部分患者认为初始治疗后PSA下降即达标,无需继续随访,或因药物副反应未经医生同意自行停药。李永红教授提醒,患者须坚持随访,严格遵医嘱规范用药以确保疗效,若出现副反应应及时复诊,而非擅自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