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范围刮起的AI风暴,如今吹到了锂电行业。
今年3月,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宁德时代设立的香港研发中心最主要聚焦于AI for Science(AI 驱动的科学研究),“挖掘新能源材料、体系和应用方案的AI都是要Focus做的事情。”
这是宁德时代首次对外透露香港研发中心的工作重点。
去年12月,宁德时代宣布将在香港设立国际研发中心的消息并未引发太多市场关注度。但作为全球最大的锂电池制造商,宁王的研发策略无疑有着风向标式的意义,其布局昭示出,AI驱动的研发正在成为锂电池技术创新的突破口之一。
宁德时代对于AI驱动研发的布局也并非首创。过去一年多来,在电池研发领域,AI驱动的科学研究频传捷报:
今年1月,微软量子计算团队与美国能源部下属实验室合作,利用AI在80个小时内对3200万种材料进行了筛选,从中找出了18种潜在的新电池材料。
去年12月,谷歌DeepMind在Nature上发表文章称,其新研究的一种材料发现工具发现了220万种理论上稳定的新晶体材料,可应用于能源、通讯和传感等领域。
这些由AI研发取得的国外研究成果也引起了国内学者的高度关注。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在今年1月的一次会议上提及了上述研究,他指出“锂电下一个十年的技术竞争核心在于材料,而人工智能正在改变材料的研发范式,将大幅度加速全固态电池的研发速度。”
然而现实中,由于种种原因,36氪了解到,国内鲜少有锂电厂商投入布局AI研发,即使是龙头宁德时代也是刚刚开始——相比国外企业与科研机构,中国锂电企业已经落后了半拍。
自1991年日本索尼公司发布世界上第一块锂电池,全球锂电产业先后经历日本垄断、日韩争霸,再到如今中国领先,规模、成本都引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