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3年的上市银行年报陆续披露,银行“打工人”的薪酬也浮出水面。
自从2022年财政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国有金融企业财务管理的通知》,明确指出金融企业高管及对风险有直接或重要影响岗位的员工,基本薪酬一般不高于薪酬总额的35%后,银行也出现了减薪潮。
总体来看,在行业整体降薪的大趋势下,虽然去年银行业整体面临着较大的营收压力,六大行人均薪酬普涨,其中交行更是以人均43.55万的薪酬大幅超越其他五大行,而股份行虽然普降但是人均薪酬则仍有绝对优势。另外,反向讨薪成常态化,多家银行披露了该数据合计追索近1亿。
交行人均43.55万领跑六大行
2023年,六大行人均薪酬均超30万元,其中交通银行人均薪酬高达43.55万元位列第一。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2023年人均薪酬均达34万元,相差并不大。不过同比来看,除了建设银行外,其余五家银行人均薪酬都有不同程度上涨。
人均薪酬有非常多的考量因素,包括了员工人数,战略规划等等方面,每家银行各自情况略有不同,都在有序继续推进员工结构的调整、优化。
例如工商银行去年人均薪酬34.24万元,2023年该行有员工419252人,相较于2022年的427587人下降了8335人,是六大行中人数下降最多的银行,特别是运营与综合保障类岗位,去年减员超过5500人,这些岗位对银行的创收贡献相对较低。
对于员工人数的下降,工商银行董事长廖林在近日召开的业绩会上表示,工商银行数字劳动力的年工作量相当于3万人,所以员工总量是下降的,但是机器人替代已超过3万人。
这背后也反应了各行岗位方面的倾向偏好。例如交通银行尽管员工人数相对较少,共计94275人。但该行在年报披露到,境内银行机构金融科技人员增加19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