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日,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艺术家在普里皮亚季“鬼城”的角落里画了不少有关动物的墙绘。(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切尔诺贝利禁区,与人类不同,灰狼从未离开。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发生近40年后,一系列野生动物在该地区繁衍,包括熊、狗和猞猁等,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狼。美国综合与比较生物学学会将这些狼描述为“类似于接受放射治疗的癌症患者”。科学家们一直试图从更理性的角度分析其为了适应环境而产生的变化。
普林斯顿大学生态学和进化生物学系的生物学家Cara N. Love一直在研究变异狼如何进化,以在放射性环境中生存下来。当地时间2024年1月初,在综合与比较生物学学会年度会议的演讲上,她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探讨了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禁区(简称CEZ)长期多代辐射暴露对灰狼(Canis lupus)的影响。研究提到,“一些基因组区域表现出谱系特异性的差异,并重叠了与癌症生理学相关的基因。这些基因包含重要功能,如抗肿瘤免疫、细胞侵袭和迁移。”
简言之,Love团队指出,他们已经精确定位了禁区内狼基因组的特定区域,这些区域似乎可以抵御癌症风险的增加。Love团队成员、美国进化生物学家Shane Campbell-Staton在参与
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PR)的节目时表示,禁区的狼群中可能存在遗传变异,这可能使一些狼在面对辐射时更具抵抗力或弹性。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可能仍然以相同的比率患上癌症,但可能不会像禁区以外的狼那样严重影响它们的功能。“出于某种原因,它们能够更好地承担这种(禁区辐射带来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