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互联网络上一直有个很热门的话题:杨振宁究竟有多厉害?杨振宁“最重要的贡献”是什么?哪些事对杨振宁产生过关键影响?全面还原杨振宁科学追求和家国情怀的公益纪录片《杨振宁:百年科学之路》1月24日在北京举行首映式。纪录片中,杨振宁亲自拍摄的家庭影像、开会时的物理学同行等诸多珍贵史料为首次公开。
曾与母亲在合肥生活六年时光
杨振宁,最早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之一,在中国家喻户晓。但由于他的研究领域理论物理过于高深,普罗大众对他本人知之甚少。这部纪录影片结合他的文字录音和从未公开过的家庭录像,客观呈现这位顶尖物理学家的真实人生。传记纪录片项目在得到他本人首肯后启动。纪录片的拍摄、制作、发行都得到杨振宁的大力支持。杨振宁还帮助制作团队获得此前未公开的很多珍贵史料,并授权使用。
1957年的斯德哥尔摩,35岁的杨振宁和31岁的李政道即将接受诺贝尔奖,他们因之位列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行列。
杨振宁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就,除了本人天赋异禀,也源于他非典型的成长环境和罕见的教育背景。在这部纪录片中,杨振宁回忆幼时在合肥生活场景,以及与母亲相依为命的六年时光,“我出生以后八九个月,我父亲就离开我们到美国来念书,那个时候只有我母亲跟我两个人留在合肥,我是吃我母亲的奶,吃到了两岁多才断奶的。我想,这个深厚的感情埋在我的灵魂深处。”杨振宁和母亲两人不仅感情上十分亲近,母亲罗孟华坚强的意志以及颇有远见的教育方式,也对杨振宁产生了极大的影响。4岁的时候,杨振宁开始跟着她学习方块字,一年多的时间就认识了3000多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