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在人们生活中到底发挥着怎样的角色?有人用它来沟通世界、增进彼此了解,有人却用来发泄情绪、肆意辱骂他人。
【1】臭气熏天的“网络厕所”
“观点不同可以交流,但为什么要把别人‘挂厕’辱骂呢?!”就因为发表了一条游戏评论帖,上海居民白女士被“挂厕”了。
今年6月,某社交平台的好友突然私信她,发来一条帖子截图:有人在网络“厕所号”上将白女士发表的游戏评论进行截图投稿,并对其进行批判,评论区纷纷附和,夹杂着大量辱骂的言论。
所谓“挂厕”,是指当事人照片、行为或言论被网友投稿至社交平台的“厕所号”,亦称“网络厕所”;而“厕所号”是在二次元、追星族、游戏圈中较为流行的一类隔空喊话式账号,网友可以通过后台向该账号发送私信进行投稿,账号所有者再将投稿以匿名形式发出。
意见不和?挂!言语冲突?挂!甚至看到别人发的照片不符合自己的审美也要挂。
因投稿的匿名性,不少人将“网络厕所”当作随意发泄的地方。在“网络厕所”的发文内容中,不乏对他人的言语贬低、人身攻击、辱骂等,评论区也是骂战频频。
即使当事人看到后要求发布者删除对应帖子,也很难得到回应。而这种恶意的、不道德的谩骂和极端讨论会形成网暴,甚至引发自残自杀。
此外,有些“厕所号”还会以社会公众人物为主要讨论对象,刻意发一些P出来的明星丑图、造谣侮辱,诱导粉丝骂战。
值得注意的是,“网络厕所”的关注者、投稿者和被“挂”者,有不少是未成年人。
【2】一言不合?开你的“盒”
“我被‘开盒’了。”
林琳是一位反虐待动物志愿者,一直致力于反对处刑式虐猫,而近日,她发现在虐猫群组出现了她的社交媒体账号。该群组人员还扬言称,要对她“开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