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十五年 消费市场悄然生变
又是一年“双11”,你身边“过节”的气氛是否够浓?这个年度标志性的网络促销活动,各平台的商业大战依然热络,不过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似乎趋于理智。低调重启的几家“双11晚会”还是有多个相关话题登上热搜,却淡化了“双11”概念,以往热闹的各种“战报”也已经从热搜榜上消失。
“战报”从热搜消失,是一个非常细微的“双11”观察视角。尽管各家平台还是会出炉一些相当宏观的数据,但对于消费者或者网友的关注而言,具体消费场景的品质、产品的性价比和售后等等,才可能是他们更关注的微观体验。
在走过十五个年头以后,“双11”正在受到越来越多普通消费者的平视。普华永道发布的《2023年全球消费者洞察调研》显示,51%的中国消费者正在减少非必需品支出,对必需品人们则倾向选择更低价的购买途径。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3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739元,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7.6%,消费市场正在缓慢回温。有专家分析,大众预期不确定性也让消费者的理念发生变化,消费行为更趋于理性。消费者还是会下场参与,但可能很多人都不再“疯狂买买买”,不少人是趁着这一轮优惠买几样生活必需品。
“双11”在改变和重塑整个社会的消费心理,并且随着平台、商家的不断迭代,商家和消费者也在互相改变。比如“双11”早已不是消费者一天的扎堆狂欢,而成为促销周期拉到足够长的一整套商业铺陈。但人们对于“双11”这个过去一年一度的消费热情,却因为几乎每月例行的各种大尺度促销而客观上回归冷静。“双11”能否实现“年度最低价”可能并不为消费心理所看重,只要是在近期价格的低点就已经符合很多人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