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报道,“211”本科求职者三次应聘同一工厂均在录用后被爽约,原因竟然是学历太高。
据了解,"学历过高"在就业过程中遭遇歧视,往往因为用人单位担心学历过高的应聘者会很快离职,不愿为企业长期服务。有些用人单位担心学历过高的员工更难控制,在工作中可能有更多自己的想法,不够听话。
此外,企业为控制成本,倾向聘用学历程度匹配岗位需求的员工。过高学历意味着可能需要支付更高薪资。同时,学历过高被认为期望值高,不容易满足于基层岗位的重复工作,产生职业压抑。
国家统计局1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全国16-24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即常说的青年失业率)为21.3%,高于5月份的20.8%,再创2018年有统计数据以来最高值。国家统计局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当日在国新办发布会回应青年失业率时指出,当前就业的总量压力和结构性问题还是存在的,青年人的“求职难”和部分行业“招工难”并存,稳就业需要持续加力。
付凌晖分析,随着大学毕业生逐步进入劳动力市场,从季节上、历史上来看,每到毕业季的时候,青年人失业率都会有所上升。从今年的情况看,6月份,青年失业率为21.3%,比上月有所提高。从下个月情况看,由于青年毕业生、年轻人集中进入劳动力市场,有可能还会有所提高。一般随着毕业季过去,年轻人逐步找到工作,从历史规律来看,8月份以后,会逐步下降。
今年3月“孔乙己文学”蔚然成风,“学历不但是敲门砖,也是我下不来的高台,更是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在社交媒体广泛流传。为此,央视网刊文称,长衫是衣服,更是心头枷锁。一时的困难不等于一生的失败。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孔乙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当代有志青年绝不会被困在长衫中。
7月10日,人民日报发文谈青年就业观称,高校毕业生等青年而言要对立正确的就业观,找到自己的就业定位和奋斗方向,才能发挥个人价值实现人生理想。人民日报文章指出,关键是找到我之所长与社会的结合点,保持平实之心,客观看待个人条件和社会需求,“青春的样子本就是有理想担当,能吃苦奋斗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