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东莞市寮步明珠小学二年级的十多名学生因在课堂上做不雅手势,被老师罚扎马步,还被老师拿棍子抽打。事后,涉事教师被开除。媒体记者采访发现,涉事班级共有47名家长,其中有44人都对涉事老师进行挽留,希望她能重回学校岗位。
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都明确规定,“禁止体罚学生”。按照《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以击打、刺扎等方式直接造成身体痛苦的体罚在严格禁止之列。以教书育人为职业,老师的职业精神不仅体现在如何“教书”,同时也体现在怎样“育人”。其中,如何对待那些犯错的学生,是每一位老师的必修课。以此而论,涉事老师的行为已经触碰了红线。
尽管涉事老师行为失当,但班级里的绝大多数家长仍替她“求情”。不难看出,涉事老师在家长心目中的形象是正面的,家长对涉事老师的整体表现是认可的。实际情况也是如此——校方也表示,在之前的教学工作中,该老师确实得到了同事和学校的认可。
据报道,该老师对此次体罚学生过当表示忏悔,并选择公开给学生和家长道歉。对于被体罚的学生,学校已安排了心理医生进行疏导,并通过家长会向学生家长进行了道歉解释。在这样的背景中,是否一定要将涉事老师开除?
站在家长的角度看,涉事老师的行为确实不当,但其出发点却无可指摘——如果老师对课堂上的不文明举止无动于衷,每个孩子都不免成为受害者。家长不约而同替涉事老师“求情”,固然是出于对该老师的认可,但也未必不是基于对未来的担忧——相比起过于严厉,绝大多数家长最担心的是老师撒手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