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
受访专家:中国消费者协会原秘书长助理兼消费指导委员会主任王前虎
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王淑颖
外出就餐时,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想要一份纸质菜单,结果被告知没有,只能通过扫码点餐,手机扫码后不仅要关注餐厅的公众号,有的还需要输入手机号、生日、姓名等个人隐私,并且要允许其获取自己的微信昵称、头像、地理位置等信息。用餐后,一些公众号便开始推送广告,手机短信也开始收到类似信息轰炸。此外,“必须关注公众号才能开发票”“必须扫码缴费”等现象也很普遍,百姓意见很大。
针对上述现象,近日,北京市消费者协会(以下简称“北京消协”)对“扫码强制关注使用”现象发布劝喻称,经营者将关注公众号或使用手机APP、小程序作为消费者行使权利或享受服务的前提,是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涉嫌侵犯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通过扫码关注公众号、使用小程序获取与服务无关的消费者个人信息,涉嫌违反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法规。
“北京消协”公开劝喻相关经营者:对消费者索要发票的要求,经营者不得拖延、拒绝,不得设置门槛;不得强制消费者关注公众号或使用手机APP、小程序进行自助点餐或购物、缴费;不得利用公众号或手机APP、小程序过度收集消费者个人信息。经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诚信的原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消费者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