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11000多天延续的生命,11000多次早餐,11000多次夜晚里香甜的睡眠,11000多个美丽的清晨。”
在记录心脏科学发展的书籍《勇敢的心》里,作者写下了心脏移植手术患者托尼·哈曼斯的这番描述,生命可贵令人动容。
心脏,是身体的引擎。这个拳头般大小的“发动机”,每分钟跳动60至100次,每天跳动约10万次,一次跳动可以泵出70ml左右的血液,流过全身。
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舒强教授团队成功开展人工心脏植入手术,创造了国内最小年龄、最低体重纪录。
一颗装在背包里的“心脏”如何改变人的一生?这项高精尖技术的难点在哪?对人类和生命有着什么样的意义?
2月25日,舒强教授团队为成成做人工心脏植入手术。
一颗装在背包里的“心脏”
12岁男孩成成的“心脏”在背包里。
他从来没想过,一夜之间,自己竟然变成了“钢铁侠”。他患有扩张型心肌病,最近一年病情进展迅速,逐步进入终末期阶段。今年1月感染新冠后,心功能越来越差,严重时不能下床。
彼时,浙大儿院正在开展人工心脏临床研究项目,成成的父母仿佛抓到了救命稻草,前来求医。
人工心脏的工作原理并不复杂。它相当于一个人工制造的血泵,并不需要摘掉原来的心脏,植入人体后,与心脏并联,一头连着心脏的左心室,一头连着人的主动脉。血液从左心室经“流入管”进入人工心脏内,人工心脏再将血液推出,经“流出管”输送至主动脉,从而辅助患者血液循环。
但是,手术难度很大。人工心脏植入团队面临着终末期心衰患儿围术期风险和长期心室辅助系统独特血流动力学特点等挑战。此外,成成年仅12岁,体重才30.2千克,两者都突破了以往人工心脏植入手术的下限,风险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