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月来,全球多个经济体密集推出新举措,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加强本币结算。专家指出,受美元风险因素影响及各国自身发展需求推动,全球出现“去美元化”趋势。但当下断言“美元崩溃”还为时尚早。未来,随着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各国在经贸合作中将产生新的支付结算机制发展需求,这将有望推动国际货币多元化探索。
4月14日电 据香港《南华早报》(SCMP)近日报道,随着东盟(Asean)、金砖国家(BRICS)和上海合作组织(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sation)成员国推动用彼此的货币进行贸易和支付结算,“去美元化”浪潮正在涌现。
文章表示,受到美国制裁和美元武器化影响的国家,正越来越多地利用美国主导的经济体系的替代品出现的机会。近日,巴西开始接受人民币贸易结算和投资。此前一周,中国在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所以人民币采购了法国道达尔能源公司(TotalEnergy)的液化天然气,这是中国首次以人民币结算的国际液化天然气贸易。就在同一周,东盟各国财长和央行行长聚集在一起,讨论在本地区贸易中使用当地货币方面加强合作,印度尼西亚建议放弃使用维萨卡(Visa)和万事达(Mastercard)。上个月,沙特决定成为上海合作组织的对话伙伴。
沙特和伊朗都表达了加入金砖国家(BRICS)的兴趣。金砖国家由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组成,与上海合作组织一样,这些国家也有意开发以美元计价的支付和结算系统的替代体系。伊朗长期以来一直支持放弃使用美元。
文章介绍,2014年之后,“去美元化”成为俄罗斯的优先事项,当时它开始开发其金融信息传输系统(SPFS),这是Swift银行系统的替代方案。俄罗斯总统普京一直在寻求伊朗等其他被美国排斥的国家的参与,而SPFS在将伊朗纳入俄罗斯金融领域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