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报复性存款
最近,“‘90后’报复性存款”上了热搜,相关报道称,存钱的“90后”占比达到41.7%,“95后”也达到了40.6%,有三成“90后”会将月收入的50%以上存起来。当“90后”成了节俭楷模,有人持支持态度,也有人认为这种现象会影响社会消费以及经济发展。您怎么看?
理念提升值得肯定
泥河牧歌:把“90后”存款占比较大定义为“报复性存款”未免过于浅薄,“90后”大多已成家立业,也步入了养家育儿的时期,责任感驱使他们要认真规划未来的生活。而要想更好地生活,就要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存款不仅能实现经济实力的正增值,更是应对不时之需的保障。因此,所谓的“报复性存款”,只不过是“标题党”为了博取流量惯用的说辞而已。
曹建明: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之所以“90后”会报复性存款,恐怕是经历疫情之后,一些年轻人开始从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中觉醒,强化了储蓄观念。这种观念的转变,是值得肯定的。特别是在外部不确定性增加、个人收入增长预期降低的语境下,“90后”在消费上量入为出,不失为一种认知清醒的行动自觉。
张全林:疫情三年改变了“90后”的消费观,这是生活态度的转变。近些年,“新消费主义”盛行,很多“90后”甘当“月光族”,热衷超前消费,在很大程度上,买的已不是使用价值,而是一种满足感。如今,年轻人不追求讲排场,不沉醉于吃喝玩乐,知道攒钱以备不时之需,消费理念提升了,必然有利于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暂时现象存有隐忧
陈卫中:这几年,由于外部环境的影响,年轻人对未来产生担忧,从而减少消费支出,形成预防性储蓄。但随着疫情影响的减轻,刺激消费政策的出台,经济形势的好转,年轻人特别是“90后”消费热情也会随之恢复,刚性消费也将重新释放。所谓的“报复性存款”只是暂时现象,大可不必小题大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