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三年,核酸检测结果作为新冠病毒患者确诊的“金标准”,所处行业成为了最火热的赛道之一,吸引了众多企业在此布局。未来,核酸检测行业如何应对基本面变化?
需求萎缩、应收账款激增
核酸检测从无到有,产生了一个千亿规模的市场,也为涉足企业贡献了源源不断的现金流。
西南证券曾测算称,核酸常态化要求下,补检测能力短板预计能带来400亿元的仪器市场(PCR设备和核酸提取仪)、280亿元的核酸检测试剂市场(含保存和提取试剂,单价为目前最低的广东联盟集采价标准的80%)、680亿元ICL检测市场。
不过,随着疫情防控政策持续调整优化,核酸检测的实际需求量正在萎缩。有媒体统计,截至2022年12月5日,全国至少已有48个城市除养老院、医院等特殊场所,其他公共场所均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另外,浙江省、江西省等地宣布不再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
来源:中新经纬摄
在政策影响下,多地核酸检测点开始关闭。中新经纬12月10日在北京市东城区街头走访发现,以往随处可见的核酸检测点多已关闭,理由是“仓内消杀”“突发情况”“设备检修”等。
与此同时,多地核酸采样、核酸检测实验室改造等采购项目宣布终止或者暂停。
对于核酸检测企业而言,不仅面临需求量萎缩,下游的第三方医学检验实验室还面临应收账款激增的问题。中新经纬注意到,以应收账款作为指标,行业头部的第三方医学实验室均存在着应收账款大幅增长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