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员的阴影笼罩着旧金山,但推特员工艾米怎么也没想到,裁员到来的方式如此残酷。太平洋时间11月3日,周四晚10:59,在有31位同事的部门外部大群里,第一位登不上去Slack(推特内部办公软件)的同事发出了疑问:“难道这是被裁了?”
正躺在床上看小说的艾米收到这条消息,心里一颤。
她放下手中的Kindle,马上打开Slack。还好,能登上去。小说讲的是一个女人起死回生的故事,艾米看上两行字,就划两下手机,有点看不下去。0:09,艾米睡前最后一次点开自己的Slack,页面还是正常聊天页面,似乎可以安心去睡了。
缓存的页面差点欺骗了她,再下滑刷新一下,马上,页面跳转到了登录的界面,但输入个人信息已经无法再成功登录——“我也被踢出去了!”艾米成了所在华人小组里,第二个确认被裁的员工。
这种随机的、粗暴的、不留情面的体验,犹如没有宣告和安抚的“枪决”,谁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挨上一枪,这让员工们难以接受。头像还在Slack群组里,别人还能给你发信息,你甚至还能接收到新消息的弹窗,但就是没有权限查看。同事们利用这个软件bug来确认自己的同事是否已经被裁,“如果你发了消息,但对面很久没回,基本可以确定也是被log out了”。
那几个小时里,上千人的蓝鸟Slack大群里,不断有员工宣告被“layoff(裁员)”,其他员工们刷起了“敬礼”的emoji,借此向那些已被踢出公司的人表达“敬意”。消息已经刷了上百条,艾米本来也想跟一个,但还没来得及发送,就已经失去权限。
艾米一直在家里远程办公,等到周五早上醒来,她开始拆卸桌面上的显示器,拔掉主机,“既然已经被踢出去了,还留着公司电脑干什么”。她想找个时间去办公室还电脑,“但连权限都没了,公司门禁也进不去的”。更为遗憾的是,她至今还没有去过公司,“以后想去也去不了了”。
艾米是一位加拿大籍的华人,2016年毕业于加拿大一所高校的统计学专业,今年2月收到了来自推特美国总部HR的邀约,经过了4轮的面试才入职了推特。她十分珍惜这份工作,在她的工作履历里,这是第一次进入硅谷大厂,万万没想到还没来得及适应,就已经被踢出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