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6尾1周岁中华鲟放流长江,666尾子“2.5代”中华鲟放流长江。
去年在武汉出生的666尾中华鲟宝宝,将于今日在宜昌放流长江。24日,在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汉阳试验基地内,研究人员将PIT(无线射频识别)芯片植入这批珍稀鱼种的背部。这些PIT芯片,类似于每条中华鲟的“电子身份证”。
“十月份的气温、水温都比较适宜,是中华鲟放流入江的恰当时机,666尾1周岁中华鲟放流长江。”24日下午,水工程生态研究所廖小林博士介绍,“这批中华鲟,是去年十月在武汉出生的,距今刚好一周岁。它们的体长约为60—87厘米,体重在700—2890克之间,个体足够大,健康有活力,成活率就会比较高。”
从宜昌666尾1周岁中华鲟放流长江后,中华鲟大约5—7天到达武汉,大约一个月就可以抵达长江口,并在那里的咸淡水交汇处觅食适应一段时间,然后进入海洋。
中华鲟的成熟期较长,雌、雄性的最小初次性成熟年龄分别是14岁和9岁。只有达到性成熟时,它们才有可能洄游至长江葛洲坝下产卵场产卵、繁殖下一代。因此,目前的增殖放流,还需要持续一段时间才能看到成效。
“666尾1周岁中华鲟放流长江”相关阅读:时隔2个月“野外灭绝”长江鲟再现身影鲟鱼专家危起伟:发现的是人工放流个体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鲟鱼专家组中国唯一成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所研究员、武汉长江中华鲟保护中心发起人危起伟告诉红星新闻,近日发现的长江鲟是人工放流个体,这种情况较为常见,与此前公布的长江鲟野外灭绝没有关系。
“长江鲟没有灭绝,而是叫野外绝迹。就是说长江鲟在自然界没有自然繁殖了,并不是说野外没有长江鲟,这是个误解。现在每年都有增殖放流,所以野外还是有个体的。如果长江鲟能够自然繁殖,野外灭绝这个帽子就可以摘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