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冠大流行的B面:封得住的城,看不见的心理创伤
“焦虑和抑郁贯穿疫情变化始终,但是在疫情早期,由于对病毒了解不多,无论是医务工作者还是大众,焦虑和恐惧情绪占主导地位;随着疫情发展至今,大家则更多的会因为疫情带来的其他社会问题——比如失业、经济压力——陷入抑郁情绪中。”北京安定医院医生孟繁强说。
持续近两个月的疫情中,一则视频曾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
夜幕降临,被封控小区的居民推开窗,从点亮的窗子里向外嘶吼、呐喊。
声浪此起彼伏,在垂直林立的楼宇间传递反射。
叫喊声所承载的意义或是愤怒,或是孤独、烦闷乃至单纯的宣泄。而这一幕,也成为疫情下大众情绪的缩影。
传染病大流行带来的,不仅是公共卫生危机,也是社会心理危机。
据WHO统计,在新冠大流行的第一年,全球焦虑和抑郁的发病率就大幅增加了25%。
《柳叶刀》上的一项研究显示,仅在2020年,全球重度抑郁症的病例就增加了5300万,其中超过3500万是女性。
最大的受害者是儿童与年轻人。
对于庞大的青少年群体而言,被疫情笼罩的两年,占据了他们最为重要的成长阶段。
他们被要求待在家中,缺乏社交活动和户外运动的童年和青春期,在这些年轻人心理上所造成的影响,远超我们的想象。
这场持续了2年多还将继续持续下去的大流行带来的不确定性,已从四面八方包裹住人们的生活,造成长远而隐匿的心理创伤。
不仅如此,在所有的人都焦虑时,有些人则会更焦虑。
如果将国人的心理承压能力视作一条正态分布的曲线,那么本就处于左端的脆弱群体,在疫情的冲击下更是摇摇欲坠:
这其中,包括那些濒临崩溃却难以言说的底层劳动者、职业耗竭与应激障碍下的医务工作者、自伤与自杀率不断攀升的青少年、以及那些本就受精神类疾病困扰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