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每个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来说,我们的日常生活往往由几点一线构成,周而复始,日日夜夜,这些不同的地点串联起人们生活的动线,编织出一幅流动的都市生活图景。只是,大部分时间,匆忙的都市人只是经过了它们,并未来得及真正经历与感受它们。
也是因此,近来不少学者试图从更为当下的日常实践与持续的变迁当中去理解现代城市生活的发生与演变过程。例如,徐前进的《流动的丰盈》、陆兴华的《人类世与平台城市:城市哲学1》等作品就从不同的学科视角出发,挖掘与分析关于城市社会的景观、思想、语言与行动。
事实上,如果我们以人类学的眼光重新审视城市生活,不难发现的是,每一个看似熟悉的、点状或团块的空间都富含知识,它们记录着时间与情感,承接与断裂。正如陆兴华在书中所言:“每一个(城市)住民都像德勒兹眼里的电影观众,是要通过在电影中找到自己的那一帧时间图像,把电影变成自己的电影。反过来,像是在一场演出中一样,城市住民也要向自己给出时间,使自己的生命时间成为宇宙绵延的一部分,转而使城市成为他们自己的作品。”
本期专题探讨的是城市生活,由四篇文章构成,分别从四个最为基础的城市生活空间入手,呈现城市日常生活的流动意涵。
城中村一章着眼于城市化浪潮中最被人忽视的聚居“飞地”,它曾是许多外来人口的落脚点,记述着迁徙中的普通人如何在城市中寻找安身之所。如果我们要在中国的大城市里寻找最有人情味与烟火气的地方,非城中村莫属。作为城市中最为混杂共生的自发性社区,城中村为我们提供了何为社区感、何为生活附近性的最佳诠释样本。只是,伴随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城中村也不可避免地面对“士绅化”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