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刚过去,大家买的商品或许在这几天内就会送到。互联网塑造了我们消费的新形式,重新塑造了我们作为“消费者”的新形象。其实,社会学家鲍曼很早就判断出消费者社会的来临。在这个社会中,工作变得灵活,大家对欲望的期待会高于需求。身份也变得流动起来。消费者是如何被制造出来的?为何在消费者社会,工作变得自由而灵活?在消费者社会,身份建构为何是短暂而流动的?鲍曼是如何论述消费者社会的?以下经授权摘选自《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略有删减。
《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
译者:郭楠译
版本:燧石|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21年9月
原作者|[英]齐格蒙特·鲍曼
摘编|徐悦东
在消费者社会,对满足感的期待或期望会先于需求
圆形监狱的训练方式不适合培育消费者。那套体系擅长训练人们习惯例行的、单调的行为,并通过限制选择或完全取消选择巩固效果。然而,不因循守旧、持续进行选择恰恰是消费者的美德(实际上是“角色要求”)。因此,圆形监狱式训练不仅在后工业化时代大幅减少,而且与消费者社会的需求背道而驰。它擅长培养的气质和生活态度,与理想的消费者大相径庭。
理想的情况下,后天的习惯应该轻落在消费者的肩头,正像宗教/伦理激发的对职业和经济获取的激情曾经轻落在新教徒身上一样,恰如马克斯·韦伯引用理查德·巴克斯特(Richard Baxter)的话语所说:“就像一件轻盈的斗篷,随时准备被扔到一边”。习惯也确实是不断地在第一时间被丢在一边,从未有机会凝结成牢笼的铁栏。理想状态下,消费者应该不固守任何东西,没有永久的承诺,没有可以被完全满足的需求,也没有所谓的终极欲望。任何承诺、任何忠诚的誓言,都应该有一个附加的有效期。契约的有效期、既定的时效是最关键的,比契约本身更重要,它不应该超过满足欲望的消费所花费的时间(或欲望消退的时间)。